第二百二十一章理事



  大汉皇宫,鸾台。郜

  自从封赏之后,刘禅特意在宫殿让出一座露台,取名为鸾台,让尚书台转移到新的地点办公。

  作为度支尚书的杨仪,凭借着他的地位,成功分到了一间单独办公室。他坐在榻上,抚摸着榻上的凭几,以及张望着厅内的布置,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过杨仪想到了官职上,叹了口气。说实话他对陛下所册封的官职,不能说不满意,但也不能说完全满意。

  治丧时期,他被陛下委任为中军师,本以为接下来会有在军中重用。却没想到,治丧之后,陛下将他直接调离军事系统。

  离开军事系统的他,虽有舍不得,但亦有长出口气的感觉。自随葛公北伐以来,他承担了军中最为繁重的工作,帮助主将制订行军规划,筹措大军粮草,军中的礼节制度,包括器械、粮草全要由他自己检查。

  随着葛公身体愈发不好,而他自己的任务更加的繁重,经常要替葛公巡视营寨布置情况。

  但幸好有潘浚随军,分担了葛公的督察各部的任务,要不然自己那段时间将要累趴下。郜

  因此对于离开军事体系,杨仪自感轻松许多。

  但是他不满的是,为什么自己这么辛苦,才能也不差蒋琬多少。为什么葛公以及陛下经常看重蒋琬,多次提及蒋琬作为葛公的继承人。而自己经常被遗忘下来,他真的不服气啊!

  如果说蒋琬在国内筹集粮草,那么自己是在给前方军队调度粮草,两者工作难度不相上下。其虽内治大汉,但大汉开辟的那么大疆土,也有自己的功劳,两者当是不相上下,当是如此。

  可是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在葛公去世后,蒋琬作为尚书令、益州刺史、行都护。而自己只能担任越骑校尉、度支尚书。

  嗯!在爵位上,都是亭侯,陛下没有偏爱,甚至自己还比蒋琬多些食邑。

  食邑多虽好,但他想要的是地位、官职。

  嗯!度支尚书虽好,执掌国家财权,于百官之中,度支最重。但那该死的蒋琬,却是录尚书事,其兼选曹尚书,于百官之中,选曹为先。郜

  何解?

  朝廷之中,度支尚书因机构属司和官吏人员众多,以及承担国家的赋税之职,是故责任最重。但在文武排列座位时,度支却要在选曹尚书的后面。是故方有‘度支最重,选曹为先’的戏称。

  也就是说自己干最累的话,承担最重的责任,而蒋琬却干那轻松的活,排在自己身前。

  哦!他还忘记了,那该死的蒋琬还是尚书令,与司隶校尉马良、御史大夫董允三人独坐。

  越想杨仪越气,不过他还是没忘记处理案牍公文。

  杨仪脾气虽大,但他才能却是过人。如果说费祎是大内存,读取快,那么杨仪便是高频CPU,运算速度快。

  不一会,案牍上来自州郡的公文,被他利索地处理完毕,转而抿着茶休息。郜

  未过半晌,杨仪见手下屯农司曹李轨入内,问道:“李司曹,蒋尚书当忙于何事?”

  李轨,刘禅的大舅子,李夫人的哥哥。其在关中屯田多年,今朝廷重选人才,李轨被刘禅选中,成为度支部屯农司的司曹。

  李轨捧着关中军屯的事务,答道:“启禀杨度支,蒋尚书仍在核对湘州田亩事务。”

  “哼~”杨仪冷哼一声,对着李轨吐槽,说道:“早晨至此,蒋尚书在核对湘州田亩,今已过午时还在核对田亩数目。其做事愦愦昏庸,安能比之前人。”

  杨仪他不服蒋琬的地方很多,不仅在资历上,官职上,还有其能力上。在他眼中,如果真要成为自己的上司,其需要比肩诸葛亮,方才行也。

  李轨尴尬一笑,不再言语。杨度支与蒋尚书的矛盾,众所周知,在搬入鸾台那日,蒋尚书特意让出上等厅堂与度支部,杨度支也不道谢便拿了这间厅堂。

  众人不忿,蒋尚书特意向众人解释,度支官吏众多,案牍沉重,此厅堂宽阔,适合杨度支及其属下官吏办公。众人敬佩蒋琬的大度,当时李轨听闻都颇感不好意思,虽然他是在杨仪手下干活的。郜

  放下关中军屯的奏疏后,李轨没有多说什么,拱了拱手,便出堂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