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刘盈:天下英才入吾彀中,所以教育改革吧!-第3/4页



    “不错、不错,你考虑的很周到!”刘邦用力拍了拍刘盈的肩膀,在刘盈的龇牙咧嘴中,转头满是鄙夷的看向张不疑:“凡事多用用脑子,别总是想一出是一出,你现在也在朝中为官了,更是需要勤勉用心,别总是惦记着赚钱做买卖……”

    在张不疑低头受教中,刘盈强忍着笑意,做出满脸鄙夷的样子。

    虽然他和刘乐都遗传了刘邦的败家子天性,尤其是刘乐,从小就没有为钱发过愁,更是养成了喜欢就买的性格,但人赚钱比钱赚钱难上一百倍,因此刘乐即便是全年不休的买买买,拥有的财产照样是与日俱增……

    因此张不疑所谓的努力赚钱养活老婆孩子,其实是一种自我感动,为的就是心安理得的当小白脸吃软饭……

    不过刘盈虽然附和着刘邦做出了鄙夷的神色,但却并没有做出落井下石的言行,只是眺望远处人群,沉默不语轻声叹息。

    “你也觉得乃公说的对吧……”刘邦一脸找到知音的神情。

    啥玩意……刘盈满脸懵逼,在张不疑惊诧的眼色中,弱弱说道:“嗯,其实我是在感慨人太多了……”

    刘邦皱皱眉:“什么人太多了?”

    刘盈指了指街市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参加考试的人太多了……保守估计,差不多得有五万人吧。”

    刘邦愣了一下,左看右看,轻轻点头:“你说少了,按照乃公的理解,至少要有八万人之多!”

    毕竟他打了半辈子的仗,此刻居高临下看上一眼,自然可以大致判断出有多少人。

    刘盈感叹的说道:“这只是第一天的初试,后面还有两场,虽然人数不一定有今天这么多,但总体加下来,二十万人总是有的。”

    “问题的关键是,名额有限,说一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为过……”

    刘邦凑了过来,用只能由他和刘盈听到的声音说道:“这很好呀,总归要给人点盼头,否则……”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刘盈秒懂。

    比如科举初创的大唐,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期,河北的士子已经很多年不去长安城参加科举了,毕竟他们去了也照样名落孙山,反倒不如留在节度使的幕府里做个幕僚,然后和中央朝廷死磕到底……

    比如黄巢,虽然科举失败,但却天街踏尽公卿骨……

    再比如写下‘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的张元,也同样是科举不第……

    还有就是我大青果,前脚废除科举,后脚人就没了……

    所以有些时候让毕业生都来参加国考这件事,也不失为一个稳定社会的定海神针。

    而且一战二战,乃至三战四战,如此漫长的时间,既让他们遵纪守法,不敢越雷池一步,进而让治安越发良好的同时,也能让开培训班、卖教材的商人小赚一笔……

    但刘盈觉得,是时候让孔乙己脱掉长衫了……

    因此他看向刘邦,摇了摇头:“话虽如此,但就这么吊着他们,属实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大汉公学的学费由国家财政和大户募捐为主,入学者连食宿都不用花钱!”

    “最初的时候这种教育模式,本就是为了培养出大量识文断字的人才,充实帝国的各个阶层。”

    “但现如今国考一出,很多读了理工科和土木工程的学生,也惦记着考左贰官,做行政工作,不再去按照咱们预期的那样,成为一个技术性人才……”

    “如果人人如此,我干嘛还要在大汉公学开那么多的学科?”

    “只开一个文法专业不就行了?而且这些学生做起行政工作来更加得心应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