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雷雨



  制备反物质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尤其是丁仪的反物质云构想,单次制备预计达到1克左右,当然这是利用火星的环赤加速器。

  在地球,目前最大的加速器是中美合资建造的“雷雨”加速器,总长度高达160公里,处于阿拉斯加的密林之中。

  在过去几年,为了探究金属氢的微观结构,这台加速器一直被用来轰击金属氢,但在未来,它的目的是中子简并态材料。

  如果使用“雷雨”用反物质云法制备反物质,单次最大制备量可达0.01毫克,刚好在PDC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倒不是开太久耗电的问题,而是一旦约束反物质云的设备出错,即使所有反物质湮灭发生爆炸,其威力也就在200公斤TNT左右。

  地下三米的主控室完全可以无视区区200公斤TNT的爆炸,而且这样也不会对加速器造成太大破坏,简单来说就是维修的价格不会太高。

  丁仪所提出的技术主要难题在于如何约束大量反物质,尤其是束缚大量超高速运动的反物质粒子,这样的技术现在还达不到,不过做个0.01毫克的微缩试验还是很轻松的。

  在经过详细论证后,高明和其他科学家确定了此次试验的基本内容,加速器已经试运行几次,即将开展正式试验。

  “丁老真的很有魄力,这种压缩技术如果真的能实现,  至少能将制备效率提升五倍!

  更为难得的是,这项技术的研究难度还不是非常高,  听说四院在和贝尔实验室合作,  要在加速器建成之前把这个技术啃出来。”

  说话的是一个协调高明的研究中心主任,  他将丁仪的设想成为“天才般的想法”。

  而且这个概念不仅很好,丁仪还在过去的几年完成了理论方案的制订,  只要后面的研究员按部就班,很轻易就能掌握这门技术。

  要知道,提出理论和变成实际生产方法之间可是有天壤之别,  尤其是反物质云构想因为要约束的粒子太多,传统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可这才几年?丁仪靠着自己一个人在火星就靠着笔杆子理论推导就完成了制备方案的基本确定。

  在前几次论证试运行中,试验结果和理论数据完美契合,以至于他甚至怀疑丁仪是不是已经做过试验了。

  而高明却没有搭理主任的话,  而是始终在思考。

  自从来到“雷雨”,他一直都试图从中寻找丁仪给的启示,但始终一无所获。

  加速器运行能有什么特别的?高明想不通,  但他并不急躁,  而是不断回想丁仪嘱托他时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个字。

  马上就要开始正是制备了,这次实验将完全遵循丁仪的手稿,  高明寄希望于能从中看出些什么,  理解老师的真正目的。

  上午十一点,  “雷雨”自检完毕,主控台信号灯转为绿色。

  十公里外,一座专供加速器基地使用的聚变发电站已经准备好,  昂贵的超导线路被制冷设备降低温度。

  随着指令下达,操作员按下电钮,加速器正式启动,  仅仅需要一百二十秒,它就能将总功率提升到900兆瓦,  占用聚变电站60%的输出电力。

  加速时间很长,加速器每分每秒的状态都有几百个人盯着,高明没必要也去看着,只需要等待最后结果就行。

  加速器运行没几分钟,  他的腕表滴滴响了起来,  小屏幕上显示是来自PDC的邮件。

  应该是袭击方式调查有结果了,  高明知道PDC可是发了疯一样再次展开清洗,  几乎一切有嫌疑的人员都会被立即控制,不到抓住幕后真凶决不罢休。

  尤其是星环城和雷迪亚兹防卫基地的主官,就连高层都被牵连进来。

  全世界的气氛骤然紧张,上了年纪的人又回忆起了过去PDC见人就抓,许多中下层官员大肆利用紧急职权敛财,不管是什么人都得交一笔“保释金”,即使没被抓进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