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外患暂消。-第2/3页



  “唉,我此次前来除了于诸葛玄求和之外,还有一件重要之事,万莫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也罢,毕竟其人毕竟完全成长,尚有操作的空间!”孙策心中叹息了一声,打消了这个诱人的想法。

  “况且……!”孙策想到自己背负的神秘空间后,心中不由得一定,接着便变得火热起来:“我有系统的加成,未必不能化不可能为可能!”

  “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还是要先着手于眼前。”孙策心中却是明悟非凡。

  “我闻太守大人另有一侄,名曰诸葛瑾,有国士之风,甚是想要拜见,不知太守大人可否引荐一番。”孙策又是顿首一拜,道出心中所欲。

  “此子早已成年,不与老夫同住。”听到孙策如此赞誉自己的侄子,诸葛玄与有荣焉。

  “哦不知其人现在何处,还望太守大人相告,以解我相思之苦。”孙策态度诚恳的继续追问。

  “唉,此子于家人失散,老夫只知其流落于江东,却不知其身处何地。”诸葛玄缓缓而言,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诸葛瑾的下落,还是不看好孙策,因此并不想促成两人的见面。

  “哦,居然还有如此之事?”孙策闻言不由得眉头一皱,有些失望起来,却是不太相信诸葛玄所言。

  史书中记载,诸葛瑾为了避免战乱迁往江东之后与叔父诸葛玄和一众弟妹失联,不过,孙策看到这条记载之时,暗暗无语。

  诸葛玄贵为一郡太守,办公府邸皆有定论,诸葛瑾有国士之才怎会如盲人聋哑一般不知其所?真乃荒天下之大谬。

  孙策将诸葛瑾此举解读为,不甘于萌阴于叔父羽翼之下,宁愿自己独立打拼的傲骨。

  也只有如此方不负诸葛瑾名士之名。

  “老夫尚有公务要处理,贤侄请自便。”诸葛玄端起案上的已经有些冷掉的茶杯装模作样的吹了几口,下了逐客令。

  “如今天色已晚,下官亦有柴桑诸多事傍身,如此,孙策便不叨唠了。”孙策看了一眼堂外大亮的天色,亦满口胡言的识趣的告辞而退。

  “此人,用心不纯。”可是,就在孙策刚刚离去后,一直在旁边正襟危坐,静静聆听诸葛玄和孙策对话的诸葛亮却突然出声而言。

  天才总是有迹可循的,诸葛亮年纪轻轻便轻易的洞破孙策伪装,明确的直接视到了孙策的本心,不免让人咄咄称奇。

  “嗯,亮儿所虑不差。”诸葛玄满是欣慰的冲着诸葛亮抚须颔首,接着又道。

  “呵呵,世事浑浊,不可求至清,此人虽然用心不纯,有心利用于我,可是换言而知,又何尝不是为我所用呢?”

  诸葛玄轻然一语道出了自己的本意,显示出了他真正的政治水平,让一旁闻言的诸葛亮不由得眼眸一亮,陷入了沉思之中。

  而孙策自然是不知道堂中这对叔侄的对话。

  心情轻松的他对本次南昌之行的成果还算满意,此行取得了诸葛玄的谅解,并与之达成了互不侵犯协议,不可谓不好。

  “只是没有得到东吴名臣诸葛瑾的线索……。”孙策想到这里心中还是有些耿耿于怀,但是转念一想,他却不由得释怀了。

  “至于诸葛瑾只能日后再说了,但是只要他身在江东日后就一定跑不出我的手心!”一心想要称霸江东的孙策十分自负的想着。

  “只是不知子翼之处,结果如何。”孙策语气幽幽,隔空向西方看去,仿佛可以隔着万重山水看到蒋干之身一般。

  而顺着孙策目光看去跨域万重山水,与之相对的长沙郡治所临湘县的长沙郡守府内,一场宴会此刻也接近尾声。

  “须知敌之敌乃友,府君与我主孙策为盟,当不失明智之举。望府君思之慎之!”堂上,蒋干引经据典,据理力争,极力说服着筵宴的主人。

  “也罢,本守便听从汝言与汝主立盟。”而其主人长沙太守张羡愁眉苦思良久,终于缓缓点头,答应了蒋干的诉说和主张。

  “蒋干替我主拜谢府君。”蒋干面露欣喜,长身一拜,如此终于不负孙策之首托。

  “只是此盟,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不可泄于他人之耳。”张羡有些不放心的又补充一句。

  “理当如此。”蒋干却哈哈一笑,交口赞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