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白波谷之战



任峰不得不承认,鲍鸿确实勇武过人。只见他一马当先,杀入敌阵,一连挑翻了七八个匪军。后面的骑兵冲杀过来,瞬间将敌方阵地撕开了一道口子。

        但是两翼的骑兵就没那么幸运了,匪军的长矛和盾兵配合,瞬间就有十多个骑兵撞在长矛阵里。

        紧接着,抬着巨型圆木的匪军居然不要命的冲向敌阵。虽然他们死伤惨重,但是巨型圆木落到地上,顿时打乱了骑兵的阵型。

        两翼一乱,匪军居然对鲍鸿的骑兵隐隐有包围之势。

        鲍鸿见势不妙,只好下令撤退。

        一战下来,双方居然势均力敌。匪军虽然死伤六七百余人,但是鲍鸿的骑兵也折损了五六百。关键是,有近百匹战马死于战场。

        从损失上来说,鲍鸿还是吃亏不少,毕竟骑兵比步兵的成本要高多了。

        任峰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见的作战画面,现在居然在汉末的现实中看到了。

        这简直就是在拿战争当儿戏啊。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鲍鸿的做法是:干就是了。

        结果优势占尽的大汉北军骑兵,居然在匪军步兵的攻击下被迫撤退。

        由此可见,打仗拼的,并不仅仅是人数和装备。

        一个指挥者在战场上的正确发挥,可以左右整个战局。这一点,匪军的首领倒是比鲍鸿强多了。

        当然,鲍鸿也不是战场菜鸟,经过一番整顿后,再次率一万骑兵从两翼杀向匪军。

        匪军依旧是那种不要命的打法,但是任峰发现,他们后方的辎重队伍,居然开始朝着北边的隘口缓缓撤退。

        由于已经对匪军的战法有所了解,这一战匪军明显处于劣势,被迫退回营寨。

        据任峰目测,鲍鸿的骑兵两次一共损失至少一千以上。不要认为这是个小数目。鲍鸿每次出兵一万,实际上已经相当于一成的伤亡了,而且都是精锐。

        这时候,王邑调来的投石车推了上来,开始砸向敌方营寨。

        投石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威力,只是将匪军的营寨砸开了几道口子,并没有对匪军造成什么伤亡。

        下午,鲍鸿对匪军的营寨发起了总攻。而此时的匪军,已经开始有序的撤退。

        一切如任峰所料,匪军利用上坡,边打边撤。

        这让鲍鸿大为光火。他也知道这样很吃亏,但是敌人在撤退,他恨不得将其踏平,又怎会停止追击?

        傍晚时分,匪军边打边撤,终于行军至王邑的第一伏兵位置。

        伏兵的突袭将匪军截为两段,一阵箭雨顿时让他们阵脚大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