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设制策司,设西厂-第2/3页





        秦誉说着就继续给贾琏扣大帽子:“陛下,贾琏这是包藏祸心!”

        贾琏则摇头讥笑,问:“不能让老百姓过得更好,那老百姓拿出口粮来养你我有何用?还不如不缴纳税赋!靠自己的双手也能做到不为累累饿殍!”

        “贾二舍!你是勋贵兼士大夫,不是老百姓,注意你自己的身份!”

        这时候,南安王也忍不住站出来,直接呵斥了贾琏一句。

        因为他发现贾琏说的话越来越过分了,竟然说是老百姓养着他们,明明他们一切皆来自于皇恩好不好。

        “陛下,臣认为,贾公所言才是公忠体国之言,为官者,当使黎民不饥不寒,方可算得上是不愧对国家,不愧对所学。”

        太常寺卿袁可立这时候站出来说了一句。

        “臣亦认为,贾公所言颇为有理,损有余而补不足,更兼之以促民生产,方是善理财之道。”

        兵部职方司郎中卢象升也跟着言道。

        已升为光禄寺少卿的徐光启也跟着说:“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岂能不愿自家老幼富贵?身为圣人门徒,又怎能不希冀使天下老幼富贵?”

        因为贾琏提出变法事,使得整个经筵一下子变成了一场纲领性辩论会。

        不仅仅使承宣帝和贾琏知道了哪些官员是保守且不愿意变法的,也知道了哪些官员是愿意的。

        虽说儒学是这个时代的治政之纲领。

        但这个时代,属于儒生出身的官员们则解读出了不同的观点,当然,这虽然跟儒学比较空泛有关,但更多的都是因为对利益的选择有所不同。

        “朕认为贾雨村和秦誉二卿所言更为有理。”

        承宣帝在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这样说,自然是故意故意麻痹这些保守派,避免有小人因为自己这个皇帝的态度而虚伪地说自己支持变法,同时,也避免这些保守派而提前采取动作。

        作为一个帝王,承宣帝自然不会让人很容易知道他的心思。

        而事实上,作为少年天子的承宣帝在潜邸时就有将来当皇帝后当荡平内忧外患、乃至扩土西域、漠北,远迈汉唐之疆域的武略雄心,岂会甘于做一个只知省俭而因循守旧的守成天子?

        所以,经筵结束后不久,在不少保守派大臣还天真的真以为皇帝被他们说动时,承宣帝却突然下旨于隆宗门内设制策司,挂在政事堂门下。

        且下诏让北静王兼任制策首席大臣,贾琏、袁可立、徐光启、卢象升四人兼任制策大臣,在隆宗门制策司负责制定政策。

        隆宗门是位于大康皇帝寝宫临敬殿临敬门前广场西侧的建筑。

        而在这里设立制策司,无疑意味着制策司就相当于是皇帝的变法领导小组办公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