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三十六天成-第2/2页
影响黄帝被尊奉为“中华始祖”。柳翼谋评论黄帝时代是洪水以前***盛之时代:“自燧人以迄唐、虞洪水之时,其历年虽无确数,以意度之,***少当亦不下数千年。故合而观其制作,则惊古圣之多;分而按其时期,则见初民之陋。牺、农之时,虽有琴瑟、罔罟、耒耜、兵戈诸物,其生活之单简可想。至黄帝时,诸圣勃兴,而宫室、衣裳、舟车、弓矢、文书、图画、律历、算数始并作焉。故洪水以前,实以黄帝时为***盛之时。”黄帝和炎帝时期逐渐形成华夏族,因而他们被视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国人(包括一些海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每年中国官方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祭祀活动,河南新郑也有拜祖活动。
其他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称“杂说娈童始黄帝”[18],《杂说》称黄帝“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骏马,好梨园,好鼓吹”。由于梨园在唐朝之后才出现,这个说法可能是后人附会的。
注释1.^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2.^李学勤《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中说:“《大戴礼记·帝系》详细地载了黄帝二子的后裔谱系,……既然各种古书都记有基本相同的记载,意义是不容抹杀的。”
3.^章行.山海经-现代版.
4.^《路史》载:“神农用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
5.^《说文解字》载:“黄帝居姬水,以为姓。”
6.^《国语·晋语四》云:“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7.^张守节《史记正义》云:案,黄帝为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p#分页标题#e#
8.^黄帝之父是熊国国君武王少典,其母名附宝,在戊己日生黄帝于天水(清水县三门乡有三皇沟)
9.^《水经注》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
10.^《史记·五帝本纪》:“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11.^《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12.^《史记·五帝本纪》:“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13.^《太平御览》卷七九引《蒋子万机论》说:“黄帝之初,养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惊,介胃不释,黄帝……于是遂好营垒,以灭四帝。”
14.^《史记·五帝本纪》:“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15.^《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16.^《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17.^中国典籍书名冠以“黄帝”二字者,《汉书·艺文志》著录15种,《隋书·经籍志》著录26种,《旧唐书·艺文志》著录18种,《新唐书·艺文志》著录30种,共89种。
18.^《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