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大佬眼中的大佬-第2/5页





    材料,就是最基础的。

    其次,才是热处理工艺的问题。

    星海集团在生产钛合金、铝合金方面是强项,但在生产合金钢上,特别是轴承钢上,没有经验。

    钛合金、铝合金和合金钢,他们属于异性材料。

    他们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差异很大,并不是说能生产钛合金就能生产高强度钢,这是不对的,两者关系不大。

    当然,知识点是相通的。

    研究钛合金,再研究合金钢,当然容易上手。

    材料品质的差异,那么在转速、耐磨、疲劳强度、抗高温蠕变性能等性能方面就相差许多,直接影响到轴承的寿命。

    国外深沟球轴承的台架试验寿命一般为计算寿命的8倍甚至十几倍以上,可靠度达98%以上;

    国外圆锥滚子轴承一般为计算寿命的4至6倍,甚至8倍以上。

    举个产品例子,在后世,我国的动车和高铁厉害吧,但是,轴承还是依靠进口。

    可以说,传动基本上是依靠国外技术,比如锐典skf、得国fag。

    传动才是动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如果没有质量过硬的轴承,别说动车行驶速度达到时速350公里,时速200公里的质量安全都不能保证。

    我们在吹牛比的时候,大部分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动车的关键零部件还得依靠老外。

    寿命比不上进口轴承,其他的性能也是如此。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国内轴承寿命这么差?轴承是怎么样被破坏的?

    不是说我们国家设计水平很厉害嘛,我们国家那么多设计师,轴承应该不会差吧?

    这跟轴承工况有关,轴承在周期负荷的作用下,特别是高速高压环境下,接触外表很轻易发作疲惫破坏,即涌现龟裂剥落,这是轴承的重要破坏情势。

    因而,为了进步轴承的工作寿命,轴承钢必须具备很高的接触疲惫强度。

    实际上,除了要求设计合理之外,要求表面质量好,材料的韧性好,表面强度要高,采用高频淬火、渗碳、氰化、氮化等热处理措施,以提高构件表层材料的抗疲劳强度能力。

    材料不达标,热处理工艺再好也没用,材料永远是基础工程。

    所以说,轴承钢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达不到要求,是我国与国际巨头拉开距离的问题,也是关键问题,并不是机加工问题。

    机加工当然会影响轴承的精度,但国内机加工基本能满足要求。

    更不是设计问题,跟设计根本没有什么大关系,现在轴承已经形成标准化了。

    谁说我们国内的设计不行?

    扯澹!

    国内外轴承设计根本没有多大的差异。

    当然,同样的载荷,同样的转速,我们就算用国内生产的轴承,但规则尺寸都要比进口的大,那当然也不是问题。

    强度不够,数量来凑!

    数量不够,尺寸够厚!

    有时候,如果不考虑空间的话,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就像咱们的国产车,钢板强度比不上岛国的,但咱们的钢板厚呀!

    只是说,在目前流行紧凑型设计,特别是高精密设备上,想依靠数量和尺寸取胜,那是行不通的,这样很快会被市场淘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