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粒粒佛珠,滚落大殿满地
汤奇玮一句人人皆知,人人不言。
喊的满朝文武,面面相觑,似乎除了脸红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任何的表情。
汤奇玮向前一步,目光环视着金銮殿里面的所有人,那眼神仿佛带着刀子一般,凌冽且刺痛人心。
大梁所有当官的都知道汤奇玮说的没错,现在的大梁看似安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但是仍然还有很多的问题,从来都不曾得到过彻底的解决,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当今圣上知道的天下,是从大臣们口中说出来,而并非是圣上自己看见的,试问一下,哪个大臣会把这些问题提到书案之上?
即便是当今宰相陈兴修都不能做到这个地步,为什么?
因为陈兴修也是这百官其中的一位,无论怎么说,汤奇玮弹劾之人也包括他陈兴修,所以既然说出来会损失自身的利益,而且自己本身与这天下的百官就是同流合污,自己又有什么资格把这些话说出口?
想说出口的人,没有这个机会。
有这个机会的,却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便是当今大梁最大的弊端,朝堂之上无人说真话,龙椅之上天子看不见民情!
小皇帝一心想要的是一个千年的盛世,所以经常颁布各式各样的政策,但是他却不知道,他的这些政策如果落在民间,究竟是怎么一番模样?
小皇帝看不见,只能让自己手底下的大臣去看,但是大臣看见的,回到回宫之后,又会怎么去说?
这里面究竟差了多少的东西?
百姓知道。
但是天子却不知道。
汤奇玮今日刚刚被提携为三品大臣国子祭酒,但是就在昨天,汤奇玮还在民间看着那些食不果腹衣不保暖的难民为了活着而互相屠杀,这些难民跟那些人究竟有何分别?汤奇玮想不明白,为什么大梁十四城的百姓个个都说一句当今的圣上是明君,可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难民出现。
是,当今天子确实是个明君,但是明君终究也就是一人而已,他能看见的,听见的也就那么寥寥几句罢了。
就像今天在朝堂之上说的这些话,汤奇玮不说,谁说?
如果连汤奇玮都不敢把这些话说出口,那么大梁的那些难民什么时候才会被天子所知道?
难不成这天下,这大梁仅仅就有十四座城池?
除去这十四座城池的百姓之外,其他的子民便不是大梁的子民?
陈兴修当年把汤奇玮放在难民之地,什么都不曾对他说过,唯一让他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心去看,汤奇玮整整看了六年的时间,前三年,汤奇玮觉得自己看的已经够多了,便去找陈兴修,但是陈兴修让他再看三年,三年之后又是三年,汤奇玮觉得就算是给自己一辈子的时间,他仍然是看不完这世间疾苦,因为只要当今的朝野不变,那么这个天下就不会变!
所以今日,即便是皇恩浩荡,汤奇玮依旧是奋不顾身的拿出了这封奏折。
小皇帝听完这番话之后,面色阴沉,扫视文武百官一圈之后,微微颔首,声音略带愤怒的问道:“刚才他的这番话你们可曾听清了?可曾听明了?”
文武百官无一人敢回应。
“朕问你们话,都是聋了是不是?平日不都是挺能说的吗?现在怎么了,是哑巴了还是聋了!”小皇帝朱佑怒喊一声,随即从龙椅之上站了起来,瞪大了双眼看着底下那些低着头生怕让自己看清模样的人。
这些人不敢抬头啊,他们的心中有愧,因为他们知道,汤奇玮今日这番话,说的确实就是当今大梁的现状,几个平日巧言善辩的言官此时也是耷拉着脑袋,就算是他们再怎么能说,可还是找不到任何的词汇去反驳汤奇玮今日所言。
小皇帝看着金銮店中三百余人,怒目圆睁,停顿片刻之后,高声喊道:“都把脑袋给朕抬起来!”
文武百官闻言,连忙抬起脑袋,看着身前的那位天子,以及天子身边的汤奇玮。
“于智明,你是负责户部,你给朕解释解释刚才他说的这些到底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你为何一直不跟朕讲,若是假的,朕现在立马便让人把他拖出去砍了!”小皇帝朱佑身体微微发颤,拽着身边的汤奇玮冲着人群中的一位中年男子问道。
那名大臣缓缓走出人群,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嘴上喊的不是这件事对或则不对,而是:“请皇上饶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