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建功利器



张良狂笑不止,话音如天雷声,蕴含着凶威与暴怒,在场众将尽皆被震的胆寒,一时之间心脏猛跳。

一介书生,拥有此等厉害的嗓门,堪称是世间奇迹,众将在惊惧的同时,对此感到非常意外,有着浓浓的疑惑。

对一名武将来说,嗓门是不亚于刀剑的击敌利器,刀剑再锋利,也只能砍杀数米的敌人,而声音,却可以轻松传千米,如能专门训练、全力以赴,能传数里地。

声音分很多种,温声细语、柔声憨语,在战场上没有半点用处,只会遭天下人耻笑,唯有吼声,是武将击敌必不可少的一种兵器。

吼又分怒吼、大吼、死吼等很多种,不同情况下,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叫法不一样,但都有一个特点:音大而震撼人心。

在以往的战斗中,吼声要在敌我双方冲锋前发出,目的是击溃敌人的内心,使其胆寒生出惧意,如此则战斗力直线下降,效果好的话,直接临阵逃跑,甚至当场被吓死,都有可能。

身处乱世的平民百姓投军,不是人人都有豹子胆的,人之胆魄,一是天生,二是后天训练,对穷苦之人来说,都想活的更好,没有不怕死的,如果明知会惨死,绝不会心甘情愿的去送。

自古两军对战,少有临阵后退之兵,是因为有严格的军法管制,冲锋时后退,会被斩首,因此士卒人人奋勇向前。

在士卒们看来,横竖都是死,还不如前进杀敌,唯有前进,才有活命的机会,一旦对敌活下来了,还会有军功、赏赐,故而这么多年来,很少有士兵在冲锋时后退。

归根结底是不敢,向前是最明智的选择,但,若是恐惧感超出了士卒们的心理承受范围,每个人将这种恐惧表露出来了,那么会出现罕见的情况:基本上所有士卒会临阵不前,或是自行溃败。

能起到这等神效的,只有吼声,且要是巨大、凶煞气冲天的怒吼声,唯有如此,才能破碎敌胆,令其不战自乱。

乱世之兵心理素质高低不齐,就是个超大的突破口,攻敌之软肋、不费一兵一卒便可赢得胜利,是为将者的荣耀,所以但凡有点脑子的将领,都会瞅准这一点,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因此练就能发出雷霆之吼的嗓门,成为了军中的大事,这件事的重要性与教授士兵搏杀之法一样重要,某些粗狂的将领,甚至会将练吼放在练精兵的第一项。

比如樊哙,不仅极为勇猛,力大如牛,有万夫莫敌之勇,而且嗓门很大,达到了声震数里地的境界,一直以来,是大汉将领怒吼敌人的杰出代表。

能获得这么大的荣誉,樊哙是有相关战绩的,昔日反秦时,有一次战斗,汉军人数少,仅有数百人,碰到了一支数千人的秦军,皆手执长矛冲过来,面临必死之局,数百人最后竟无一人伤亡,毫发无损的击退了秦军。

赢得这场战斗,只有一个人有功劳,因为别的人没出一分力,此人便是樊哙,在危急时刻,发出了天雷之吼,凶威毕露,吓住了冲锋中的秦军,再没有那股凶悍劲,而是一个个掉头逃跑。

自这件事之后,樊哙扬名天下,由于表现极为耀眼,举世仅有,故而怒吼功的名气要盖过冲锋陷阵的勇猛,敌人在这之后闻樊哙则色变,最怕的不是那把砍人无数的杀猪刀,而是震破胆的冲天怒吼。

军中本就有重视吼声的传统,当世经樊哙这么一搞,彻底向军人展现了吼声的奇效,由于能完成刀剑不能完成的壮举,各军各将皆将之视为一把比刀剑还要锋利的法宝,争相训练。

要知道,一人一刀,再勇猛,也有力竭的时候,力气尽了便意味着会死,无法改变战局,而吼声,却可以真正做到一人退千军。

强如樊哙,顶多连砍数百人后,气力就有些不支,百来人对成千上万的敌军来说,九牛一毛,死了影响不了猛烈的攻势,想逆转局势,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若是用雷霆之吼,不必与敌面对面厮杀,便可用声音攻击数以万计的敌军,一旦起效,转瞬间就能让敌军生乱,从而败退。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www.mimiread.com 安装最新版。】

人的声波虽不足以直接使敌人耳聋或吓死,但优势是可以富有感情,这是最为可怕的,因此,只要怒吼声中带有滔天的火气、破地的威势,那么活活吓死胆小的敌人,并不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