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万事俱备



“殿下与这五峰岛主无冤无仇,他为何要袭击舰船司?”

        议事堂。

        刘福和常威得知消息都赶了过来。

        常威脸色阴沉,这守卫舰船司的都是王府亲军的士兵。

        此番一战竟然死亡三百余人,受伤五百多人。

        他不是恼恨战败,而是心疼折损这么多士兵。

        “这些海寇还讲什么冤仇,他们到一个地方就抢一个地方,殿下,此仇不能不报。”常威一拍腰间佩剑,“在北狄人手里我们都没有吃过这样的大亏。”

        赵煦的思绪还停留在火绳枪的问题上。

        在大航海时期,海寇的装备其实最先进的。

        因为在海上漂流,所以他们最先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事务。

        甚至是当代明朝时期的倭国,火器据说也是由海寇带过去的,随后被倭国仿制。

        所以,对这些拿着火绳枪的海寇他其实并不感到奇怪。

        毕竟金陵城中已经有了火绳枪了。

        “仇当然要报,只是这些海寇在海上来去如风,抢过一个地方又去下一个地方,没有水师,难以围剿他们。”陈寿小心翼翼说道。

        赵煦心中的怒意还未消散,这两个月的心血全白费了,他能不心疼吗?

        当即便如此,造舰的计划还要进行下去,而且要投入更多。

        他道:“几百万两银子,本王赔得起,造舰之事不能停。”

        “可是殿下,若舰船司再被袭击可怎么办?”刘福道。

        赵煦沉吟了一下,他道:“不能在海岸造船了,去范阳。”

        当初成立舰船司的时候,袁家尚未覆亡,所以他只能选择在海岸造船。

        毕竟燕郡境内的河流过于狭窄,且浅,不适合大船航行。

        但范阳的运河与晋河连通,其实就是当代的黄河联通。

        在这里同样适合造舰,而且由于身处燕州境内。

        任海寇有天大的本事,他们也不敢杀入范阳城下。

        “范阳?”陈寿想了想,点点头,“殿下英明。”

        赵煦道:“对,你将舰船司迁移到范阳。”

        接着他问道,“此次舰船司的木匠伤亡多少?”

        陈寿眼神一暗,“有三百余人。”

        “回去后,你要给这些匠人的家人发抚恤金。”赵煦道,接着他看向常威,“伤亡士兵的事由你来负责。”

        常威点了点头。

        吩咐了此事,赵煦神色严肃起来,看向陈寿,他道:“跌倒就要爬起来,这次的事不能就这么算了,静海县的船毁了,你就在范阳给本王造出来,而且要造的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