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第32章 专家



等到上河村第二轮晚稻抢种下去,  变得郁郁葱葱的时候,隔壁下河村第一轮的稻子都还没进入收割季。

        早前上河村种植早稻,其他生产队还在看笑话,  说他们稻子种下去的时间太早,  到时候收成肯定不好,  再说一年种植两季,这土地的肥力也吃不消。

        以前光听说再往那边可以一年种两轮,  但那是因为那头的温度更高一些,  一年之中适合水稻生长的时间也更长。

        上河村的位置有点尴尬,属于两不沾,  种植两季便有些吃力不讨好。

        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多种点红薯土豆,  毕竟这东西也能填肚子,  而且产量更高。

        谁知道顾建国居然真的把肥料申请下来了,  而且早稻的生长趋势十分不错,压根没有被气温和光照影响,  迎来了大丰收。

        其中固然有顾明东优化粮种的功劳,更有吴巍提供的种植技术和顾建国呕心沥血的照顾,这才产生最后的好结果。

        这可把周围的生产队羡慕的不行,自从上河村双抢开始一个个都上门向顾建国打听如何提高粮食产量的问题。

        顾建国也不敝帚自珍,该怎么做一样样告诉他们,今年是不可能了,但明年还有机会。

        这时候生产队已经交完了公粮,留足了来年的种子之后,  便把分口粮提上了行程。

        顾建国现在是大队长,以前也兼职着生产队会计的工作,这会儿实在是忙不过来了,  就把顾明东拉过来当会计和出纳。

        这年头生产队的干部都是没有工资补贴的,平时也都是要下地干活赚工分,名头带来的更多是荣誉感。

        顾明东没推辞,拿过账本啪啪啪打起算盘来,将原本乱糟糟的账本整理了一遍,再次回到顾建国面前的时候,账本变成一目了然的清晰。

        交出去的公粮,留下的种子已经种到了地里头,剩下的还得先留出来年的化肥、工具、养猪等可能需要的花费。

        撇开了这些预算支持,剩下的才能作为社员们一年的口粮。

        又因为上河村生产队刚从一年一季水稻,换成一年两季,其中计算越发的繁琐。

        但这一切在顾明东眼中不成问题,很快就梳理的清晰明了。

        顾建国瞧了都觉得纳罕:“都是一样做账,你这账本看了就清楚,三叔前几年都白做了。”

        顾明东笑道:“之前去镇上遇到马秘书,向他学习了一下。”

        顾建国忍不住感慨:“马秘书是个实在人,那次王书记不信,他在路上还说要帮忙周旋,你跟他打好关系是对的。”

        这话顾明东只信一半,马秘书为人油滑,是个八面玲珑的。

        他们俩能保持时不时的联系,主要还是上河村生产队越来越好,马秘书觉得将来可能用得上,所以这关系才能维持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