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年关将至(二)



  午后未时,暮烟从铺子看见一辆推车从门前经过,上面的竹器堆得像小山一样,看那些小竹筐像是她定的样子,便跑过去问:“大叔,您是给吴家院子里送货的吗?”

  那推车的大叔四十多岁,是典型的农户装扮,小心翼翼将推车停住才答道:“是啊!就是你定的?”

  暮烟点点头:“是,我带你过去。”

  跟去后面点了数,付了钱,那大叔客气地祝她们生意兴隆,才推着车走了。

  花氏帮忙将东西往屋里拿:“这也太多了,屋里都放不下呢!”

  “那就放在外面用油布苫上,少拿一点进去,今日咱们便将过年的礼品篮,礼品盒装起来吧!”

  因为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包装,所以便没有再用盐水浸泡,只在里面垫了层纸。

  暮烟将等份的各色果脯蜜饯打包,花氏和照儿帮忙装进小筐里。最后在上面盖上印了印章的纸,再用纸绳绑牢,一个礼品盒就成了。

  “大嫂,你说在礼品盒能不能好卖?”

  花氏连声赞叹:“肯定会好卖呀!过年走亲访友提上这个,又实惠又好看。”

  她们话音才落,买卖就来了,只听见院子里有人喊道:“暮烟姑娘在吗?”

  暮烟起身出门,见一位三十多岁的乡村妇人站在院子里:“夫人您找我?”

  那妇人满脸带笑道:“我是柳家的,明日如烟成亲,家里会来不少亲朋好友,她娘为回礼的事伤透了脑筋。这回礼轻也不是,重也不是,又怕失了体面,还是如烟说你家铺子里的蜜饯好吃,所以她娘遣了我来看看。”

  “那您来的正好,我们正在装礼品盒,礼品篮,您进来看看吧!”

  那妇人进了屋,看见已经打包好的和没有打包好的礼品盒,还有没有打包的果脯蜜饯。

  伸手拈了两颗来尝了,连声说好,与镇上干果铺子里卖的不同。

  “那这样一个礼品篮要多少钱?”

  暮烟想想:“我们这才开始装,还没有定价,您若是要的多,就算八十文钱一个吧!”

  花氏在一旁帮腔:“这还有竹筐的钱呢!太便宜了,去称散的要多少钱一斤,您心里该有数。”

  暮烟道:“真的只多赚了几文钱。”

  “那我拿回去问问如烟她娘,看她同不同意,要多少,一会儿来回你。”

  暮烟塞了个礼品盒给那妇人,叫拿着回去请示,然后回身与花氏道:“咱们还是赶紧装吧!就算是她不要,过年也不愁卖的。”

  这过了两刻钟功夫,那妇人便小跑着回来了,一进门就满脸喜气说道:“定下了,要三十五个,给每家一个,再搭些点心果品,只可惜那点心没有你家包得好看。”

  “那我在上面给加张红纸。”

  暮烟掏出钱来给照儿,让他去纸张铺子里买些红纸回来,毕竟是喜事用的东西,要添些红色才好看。

  约定明日一早来取,那妇人便回去了。暮烟将照儿买回来的红纸裁成小方块,将烟玲小铺的印章盖上,放在礼品盒顶上,又增色几分。

  忙了一个下午,三十多个礼品盒打包完成,整整齐齐码放在一起,就等着人家来取。

  连暮玲都说:“只怕那些小筐不够用呢!货也不知道够不够。”

  这个时候,上谷那边的货也开始涨价了,再去进货不划算了,也只能这样了。

  回家的路上,姐妹俩商量要抓紧包装礼盒。除了自家的果脯蜜饯,其实干果茶叶这些也都是可以装进礼品篮的。

  次日一早,柳家就来人把那些礼品盒拉走了。

  乡间的规矩,成婚都是朝迎昏娶。就是早上将新娘迎娶过门,之后是新娘在洞房中坐帐,等到傍晚才举行婚礼,拜堂,入洞房。

  关于新娘几时出门,多是遵循择定的吉时。若同一日同村还有其他新娘成婚,便要抢时辰,就是比谁先出门。

  幸好今日浅水镇出嫁的姑娘,只有柳如烟一个,所以她稳稳当当在家待到辰时末才出门。

  她与新郎同村,从小就认识,也算是青梅竹马。

  来看热闹的人将她家的胡同堵得水泄不通,新郎的马都进不来了。

  催妆请嫁,一应礼节做罢,新娘这才拜别父母出门。新娘蒙着盖头,身边搀扶她的喜娘是本家的婶婶,也是全科人,家中一应亲友将她送至胡同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