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苟在潼关



李晔当即免去李巨川华州职务,只封了一个录事参军,从五品的小官,职权跟他在华州那是天壤之别,地位亦大大不如。

不过李巨川面露喜色,欣然受之。

抽调了李筠,华州兵力空虚,李晔留拓跋云归带两千亲卫军驻守。

拓跋云归极不情愿,不过军令既下,也不敢违抗。

有他跟李巨川配合,华州应该无碍。

赶到潼关果然如李晔所想,关内空虚,守军才一千不到。

张行瑾守虢州,李效奇守陕州。

李晔可以原谅他的军事冒进,但不能原谅他对潼关的忽视。

巡视的时候,李晔千叮万嘱,潼关是关中门户,是李晔的身家性命,但还是被张行瑾忽视了。

李晔坐镇潼关,收拢河中难民,并昭告河中,李罕之残暴不仁,率兽食人,祸害百姓,人神共愤,诸军共击之!

诏令一下,张存敬无动于衷,周德威被堵在隰州,最先反应的是李罕之,三万大军直扑潼关而来。

沿途黑云滚滚,杀气滔天,各处官民,望风而逃。

李罕之人未到,声势已然震天。

陕州和虢州深受震动,不过在得知李晔亲自坐镇潼关之后,才稳定下来。

当年李罕之被孙儒打的抱头鼠窜的时候,投奔李克用,李克用评价道:吾有罕之,亦如董卓之有吕布,雄则雄矣,鹰鸟之性,饱则飏去,实惧翻覆毒余也。

李晋王可能平时专注于挥刀砍人,书没怎么读,无意中自比董卓。

不过侧面说明李罕之的凶残勇猛。

这样的人,李克用不敢留在身边,让他回旧地河阳。

李晔一面加固潼关防守,一面收拢百姓入关,分散到同州垦荒。

派出大量斥候,严密监视李罕之动向,已经整个河中的战事。

同时派出大量斥候,分散河中各地。

李罕之大军扑向潼关之后,王珙引军东投张存敬,王珂卡在河中府,既没有胆量北上攻打张存敬,也没胆量攻击李罕之。

还是那句话,牛人的后代百分之八十继承不了牛人基因。

当然,意外还是有的,比如河北将门高家,再比如李存勖,只不过李存勖只继承了李克用的勇猛,没有继承他的政治头脑。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www.mimiread.com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三天之后,潼关之下大军密集。

李罕之非常嚣张,在关下不到五里的一处高地上立下营寨。

远远望去,似乎还有不少百姓被裹挟而来。

高行周见此情景,怒由心生,“好个李罕之,居然如此看不起我等!末将愿率一军前去挑营。”

乘敌人立足未稳,发动猛击。

想法很诱人。

李筠也跃跃欲试,只不过被高行周抢了先机,不好意思开口。

不过李晔还是忍住了。

李罕之先后加入黄巢、诸葛爽、李克用等势力,在战场上摸爬打滚二十余载,会露出这么明显的破绽?

李晔不敢小看这时代任何一个兵头。

他们能在唐末乱世里混出名声,绝不是浪得虚名。

唐末武人,搞别的不行,打仗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而且关上才一万军,李罕之三万。

高行周再猛,李晔也不能放他出去送人头啊。

他或许能在敌营杀个七进七出,但他手下的士卒呢?

无谓的牺牲没有必要。

李晔的原则就是不动则已,一动就要玩命,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高将军勇武,朕早已了然于胸,只不过贼势正炽,我军还需忍耐,传我军令,有敢言下关出战者,斩!”

苟吧,只能苟着。

再怎么说李晔也算半个三国演义军事家,研究过那么多古代现代战例,基本水准还是有的。

军令一下,诸将不敢再造次了。

李晔拍拍他的肩膀,“高将军放心,有你大展抱负的机会。”

高行周这才情绪稳定下来。

不过李晔不愿下关去跟李罕之硬刚,李罕之却来挑衅他了。

一千重甲兵堵在关下两百步开外。

这个距离刚好是弓箭射程之外。

而且他还穿着铁甲。

一个圆墩墩的人型生物走出阵列,穿着一身不伦不类的盔甲,可能因为他体型太圆了,肚子奇大,盔甲罩不住,就胡乱披着一些甲片。

还有头盔,不知仿照什么动物的头型做的,獠牙森森,李晔怎么看这人怎么像后世某游戏里的白野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