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世道人心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隆唐笔下文学”查找最新章节!

  高顺摆了摆手,让二人离开,宇文恺此时还没反应过来,工部郎中可是正五品,高顺直接就封了?

  宇文恺出了茶楼,问了问旁边的侍卫:“这位将军,我接下来要去哪啊!”

  “宇文郎中客气了,在下不是什么将军,已经有人传陛下的口谕了,郎中直接如工部报道就可以了!”

  “多谢!”

  宇文恺此时才决定,高顺真的给他封官了,二人仅仅见了一面!

  二人走后,高顺又看向宁远公主,这女子虽然知道高顺的身份,却表现的很从容,仿佛是高顺的妃子一般,宇文恺二人都没看出什么。

  “你……”

  “陛下,自从兄长让妾身盘发那天起,妾身已经是陛下的人了,如果陛下不要妾身,那妾身就等下去……”

  宁远公主也想明白了,她以为自己这辈子见不到高顺了,结果她就遇到了,这是上天的安排。

  她等了高顺这么多年,虽然心里有些委屈,可她心底还是愿意的,尤其是今天见了高顺。

  高顺虽然比她大,可身上的气质不凡,本就是美男子,再加上久居高位,更填男子气概。

  高顺察觉到宁远的变化,心里在犹豫,虽然高顺不需要用联姻来稳定局面,可现在朝廷的气氛的确有些诡异。

  朝堂之上,主要官员都是高顺的心腹,虽然其中有不少寒门子弟,可世家之人也有不少。

  本着平等的原则,高顺并没有限制世家为官,毕竟他已经打破了垄断,让天下百姓都有读书的机会。

  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今的朝堂分成了两派,可谓是泾渭分明。

  在这种情况,有一类人也坐不住了,那就是勋贵,无论是皇室宗亲还是外戚,都在积极活动。

  对这种情况,高顺本能是抵触的,之前局势不稳,高顺不敢让那些宗室做什么,所以把他们控制起来。

  如今局势已经稳定,如果再白养着他们,弄不好就会像后世那样,养出一群八旗子弟来。

  作为一个穿越者,高顺知道民心的重要性,他不想让阶级太明显,但又不敢太民主。

  世家转型商业只是个表象,实际上则是通过商业来争夺权利,朝中大权他们争不了,那就争夺地方权利。

  如果他这个时候接受了宁远公主,很容易让人误会,陈家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这件事朕需要考虑一下,你回去告诉陈叔宝,让他不要自作聪明,他的身份本来就很敏感,朕念旧情没有动他,不代表其他人不会。”

  高顺说完起身离开,回到皇宫后,高顺召集内阁大臣议事。

  “诸位,如今天下一统,官员都已经选好了,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尤其是前隋的领地。

  这次迁都洛阳,或许可以带动一下西部的经济,但如何治理国家,还需要仔细研究。”

  高顺这番话,几个大臣都有些不明白,房彦谦道:“陛下,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粮食问题也得到解决,陛下又担心什么呢?”

  高顺闻言起身道:“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齐虽然统一了天下,却依然存在很多隐患。

  别的不说,自从大齐统一以来,朝中有很多大臣居功自傲,做了很多过分的的事情,他们以为朕不知道,那是朕不想和他们计较。

  还有人上书,要求恢复官员特权,读书人不想缴税,朕问问你们,朕能答应他们么?”

  高顺此言一出,几人都不说话了,有史以来也有千年历史,士人阶级一直高高在上。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虽然还没有出现,但士农工商的概念已经出现了。

  然而高家是齐国起家,他弄出的那些东西根本不需要别人同意,造纸术改良,印刷术普及,再加上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对知识的垄断。

  这也是唐朝之初苦于世家,而大齐却不受影响的原因。

  但是这不代表没有特权,天下这么大,高顺不可能都盯得住,在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有一些人根本无视律法。

  这些人有天生的优越感,觉得血脉高贵,在民间甚至有人质疑高顺,说他不是汉人。

  对于这个质疑,高顺根本没放在心里,五胡乱华之后,华夏大地已经被鲜卑人混乱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