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61章-第2/6页
可,这只是在他们这个小镇上啊?
顾宁岫微笑纠正,“马上就不是了。”
汪明并不知道因为澄虾的存在,“三山”已经在省城掀起了一波热潮。
事实上,整个上水镇,除了崔镇长因为表哥的提醒而知道“三山牌”已经在省城越来越有名以外,其他人还在“三山海产”的海参很好的阶段。
顾宁岫从澄虾出池到运走,都是静悄悄的。
没有宣传,没人知道。
只是在某一天被摆在了红日的水产柜台上。
由第一个顾客好奇地停留,到不断有顾客询价,再到最后订都订不到,前后只花了不到三天。
澄虾用到的包装盒是顾家代代传下来的,顾宁岫一直觉得没有哪一种海产比澄虾更适合用这种包装。
包装盒其实是两层,底部放着一个小型的循环装置,是吕一亮根据她的描述做出来的简易版“换流机”。
这种装置可以保证生命力颇为顽强的鲜澄虾在盒子里存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为的就是它们可以受的住长距离的跋涉,被带到不同的地方。
从镇长这么快就找过来来看,效果还不错。
顾宁岫那句话的说的太过自然,以至于汪明不自觉就想相信。
如果海产厂真的可以做到人尽皆知,那这个食品加工自然也可以顺阶而上。
他看了看手里的册子,从建址,设备,材料乃至人员准备,都条条分明。
视线再回到眼前跟他儿子差不多大的年轻女厂长身上,她整个人都透着股轻松惬意,仿佛只要他点头,这个食品厂就能立马投入进程。
汪明点了头。
顾宁岫很满意,觉得今天的交流会也算圆满成功了。
笑眯眯地和汪明签了个简单的合同,“金星食品加工厂”的建设正式步上正轨。
事毕分道,汪明还是没忍住叫住了要走的顾宁岫。
想到刚才郭玉林的反应,他有些严肃地看着那叠册子。
“那些册子是针对我们这几家厂的改进方法?”
虽然是问句,可心里已经肯定,感叹这才半个月,顾厂长就能做到把他们每家都摸清,真了不起。
“不是啊。”对这个板上钉钉的合作伙伴,顾宁岫很坦诚,“只有面粉厂和服装厂。”
她又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情报人员,可以把每个厂子的问题都给查得一清二楚。
“……你就不怕被拆穿?”
顾宁岫笑了,“我可从头到尾都没说过这些册子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