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
普通贫农家的饭菜也就一般够吃个半饱。两小碟子粗盐腌制的咸菜,这咸菜还是用往年冬天存下的野菜和萝卜丁腌制的,腌的狠了吃进嘴里还微微泛着苦味。七八个大人手掌大的粗粮面饼子,咬一口,还拉嗓子,还好有一道鱼汤。这时候,鱼汤的作用就现出来了,陆宁安将饼子掰开,掰的碎碎的撒在汤里,让汤水将饼子泡软这才能够下肚。
农闲时村里人家一天都是两顿饭,早上吃的饭到现在早已消化殆尽,晚上这顿饭如果不吃,就得一直饿到第二天早上,而且还吃不饱。好在陆宁安穿越一年早已适应,不适应也没办法,就是这种环境,所以他也没嫌弃,像往日一般呼呼地把泡饭往嘴里送,无视掉一旁大伯母曹氏嫌弃的目光。
风卷残云般众人吃完了饭,陆宁安的娘亲赵氏和往日一样收拾了碗筷去厨房洗涮。平日里陆宁安都要去帮母亲烧水的,只是今天瞧见大伯和大伯母脸色有异,气氛也诡异的很,便没有随娘亲一起走,静悄悄的缩在桌边。
俗话说的好‘孩子静悄悄,一定在闹妖’,当然他大伯和大伯母已经不是孩子了,可根据陆宁安对两人的了解,每次家里闹得鸡犬不宁的时候,都是他们在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被挑的鸡蛋当然就是他陆宁安的父母了。所以,身为他家的一份子,就算年龄小,陆宁安也坚持要留下来。
“当家的。”曹氏捅了捅他男人陆大福,又使了个眼色。
陆大伯看了看自儿个爹娘,见他们二人都面无表情也不看他,咽了咽口水,面色变换却还是将话说了出来。
“老二啊,听说你这次回来还带了工钱啊,这是不是该上交了呀。”或许是也觉得不好意思,陆大伯说完还嘿嘿笑了笑,又看了看父母,向他们寻找支持。
其余人包括陆宁安都是疑惑,这次徭役居然还有工钱?陆大伯听谁说的,他们怎么不知道。这可真是出乎了众人意料,要知道,就陆宁安了解的历史来说,就从来没有听说过徭役给钱的。
不待众人反应,陆大伯继续道:“要不是刘掌柜那边听一个过路的客商闲谈,我们还都蒙在鼓里呢,老二你回来也不说一声。”话里话外还带着埋怨的意味,在怪老二不早点把银子交出来。
原来,朝廷此次征发男丁去服徭役与以往不同。希平郡位于大顺朝南方,雨水颇多,尤其是七八月份的秋收季节。早上还是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转眼间就可能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瓢泼大雨,顷刻间就能将这天地覆盖。
这一点,陆宁安心里戚戚,去年秋收,所有人都求神拜佛希望有个好天气,可没想到老天爷压根就没听到他们的祷告和祈求,正好在他们秋收的那天来了个狂风暴雨,就连当时才五岁的陆宁安也被迫加入了抢收的队伍中去,还好这雨来的快去的也快,没让村人一年的辛苦都白白浪费掉。
此次希平郡郡守乃是太子东宫属臣调任,据说是康平十年的状元郎,年轻俊秀风度翩翩更兼之聪明备智颖悟绝伦,七岁童声,十岁秀才,十六岁便中了状元。并且此人乡试、会试、殿试皆是头名连中三元。本已入了翰林院,却又因讲学极好,又与太子年纪相仿,皇帝便将此人任命为太子东宫属官。
或许是太过年轻,一入东宫便如石沉大海沉寂了下去。整整十年,再然后便是一纸圣旨调任,被贬谪成了这希平郡郡守,从朝廷中心到了边外之地。可这位大人并没有心灰意冷,一到任,便对着希平郡进行多番勘察,根据希平郡的地势情况兴修堤坝、疏浚河道,因着对农工商一视同仁的态度,很是得了希平郡众多商户人家的认可和尊敬,而陆宁安父亲服徭役得来的三两银子也就是那些商户募捐而来,一月一两,整整三个月,三两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