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报国堂、英烈殿



云生和名珠二人离开雁殇堡,继续向北,来到了龙虎关。

    此时,龙虎关、云海关、三将关的“报国堂”均已建成。

    云生和名珠来到龙虎关的“报国堂”前。

    只见报国堂位于龙虎关军营正中央,三层高楼,石木建筑,飞阁走檐,甚是雄伟。

    云生走进报国堂,只见报国堂正中高坐一人,身骑战马,手持长枪,金甲披身,年约五旬,身材瘦小,颔下留着一小撮山羊胡子。

    此人正是云生初入龙虎关时,比武遇到的教师爷。

    在教师爷雕塑的前下方,有一块石碑,上刻有数百小字。

    不过,这些小字并不是记述教师爷的丰功伟绩,而是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石碑上写:

    教师爷道:云生,凡人都有父母,都有兄弟姐妹,都有妻子儿女。你愿意看到他们背井离乡,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沿街乞讨,飘泊他乡吗?

    云生道:不愿意。

    教师爷道: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正是由于边关稳定,我强敌弱,外寇不敢觊觎所致。这也是我们百万边关将士数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功劳。

    云生道:明白。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教师爷道:若某日战争来临,不管你身居何处,我希望你能够以一名边关将士的身份,加入到战争之中,驱逐外寇,保家卫国。

    云生道:我云生祖上三代从军,将来退伍之后,若有战,召必回!

    云生和名珠二人走出报国堂,扫北王名风扬抬手一招,十余名将士抬着两块木板快速跑来,而后放在地上。

    扫北王名风扬道:“陛下,报国堂虽已建成,但缺少两块对联,请您赐字!”

    云生见那木板宽约两尺,高约一丈,细想片刻,遂手持长枪。

    上写:若有战,召必回。

    下写:国若破,家安在?

    随后,云生带领龙虎关4万将士点香祭典,全军肃然寂声,落针可闻。

    云生对名风扬道:“此后,凡新兵入伍、清明、中秋和年关时节,全军必须祭拜报国堂,以弘扬我三关将士为国守防,一家不圆万家圆之奉献精神。”

    云生和名珠离别龙虎关,又分别来到三将关和云海关,依次祭拜了当年为了保卫三关而战死的将士英烈。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三将关和云海关的“报国堂”供奉的并不是平西王,或是山河王,还是教师爷。

    教师爷只是三关百万将士中一位很不起眼的教头,也仅仅只是一名百人师而已。

    但是,教师爷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是百万三关将士的化身,是百万三关将士报家卫国,不惧生死,时刻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典型代表。

    这种小人物反而更能体现大情怀,更能代表百万三关将士。

    云生和名珠二人南下,又来到了锦澜县桥石村,只见启武殿已经建成。

    启武殿建落于宽继贤家的老庄,启武殿三层高楼,内置宽继贤、宽洪涛、宽洪济、宽洪渡和宽仁泽一公四侯五烈士的铜像。

    五座铜像高约丈余,黄金镏身,甚是威武,云生和名珠二人持香跪拜。

    大殿内同样有二十四石刻,详细地记述了当年宽继贤老人带领自己的儿孙四战泥石县、投奔断家堡,夜袭余水县、大战三湾村、落户小扈山、创建三关寨、阻敌西关河、保战石秀峰、鏖战大月湖等故事。

    而后二人又来到断家堡,祭拜了英武公断燕山及三湾村英烈祠。

    英武殿同样三层高楼,内设英武公断燕山之镏金铜像。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只见断燕山约七十来岁,三缕长髯飘于胸前,目若丹凤,身形魁梧,儒雅有度,好似关公再世。

    在断燕山的两侧,还有四人,分别是断燕山的长子断春生、次子断春明、弟子武沧波和长孙断旭,这四人也同样战死于当年的断家堡之战中。

    英烈祠位于三湾村,这里有1154名三关军将士之牌位,是当年三湾村之战时死去的三关军将士。

    在英武殿和英烈祠内的四周,都有石刻浮雕,详细地讲述了当年断燕山如何收留宽继贤等人,宽继贤等人如何组建三关军以及大战断家堡的惨烈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