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消息-第2/3页





        我此次前去,一定会根据形势特点,斟酌而行。若实在不行,我便返回,绝不会无辜断送了自己和将士们的姓名。”

        名秀道:“云生,此去伯父送你一句话。”

        云生道:“请伯父指教。”

        名秀看着云生,说道:“凡事三思而行,量力而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

        云生道:“伯父放心,我会注意个人安危的。”

        名秀看了看云生,他知道年轻人迟早都会长大,及早锻炼,及早成长也好。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嘛。

        名秀又道:“云生,夜荡义六人我已经找到。”

        云生心喜,忙问:“现在何处?”

        名秀叹道:“大月湖之战,全军覆没。夜荡义等六人返回京城后,不但没有得到相应的褒奖,反而被朝廷斥为逃兵,终生不得录用。

        六人郁郁不得志,又无家可归,遂在青岚城中为他人看门护院。夜荡义在城外一名财主家中担当护院主事。”

        突然,云生脑海一道电光闪过。

        那日在青岚城荡月楼上,自己听闻丞相之子远公子之事后,一时大怒,将茶杯摔醉,而后酒楼护卫一涌而上。

        那众护卫带头之人自己看着有些眼熟,当时由于心中气愤,心情激动,并没有想起那人姓甚名谁。

        这时才想起,那人便是跟随夜荡义突围大王山六人之一的烨新桥。

        当时云生以为夜荡义六人为朝廷重用,在军营服役,所以根本没有联想到是烨新桥。

        云生心中顿时一阵悲哀,满腹感慨,夜荡义六人舍家离子,参加义军,出生入死,为国而战。最后侥幸逃生,却被朝廷视为逃兵。

        难道必须战死才是英雄吗?

        那些战死的英雄,朝中可有几人记得他们的姓名?他们的父母妻小?朝廷又体恤了什么?

        自己的父亲战死在乌思托江,不仅没有人记得,而且朝中官员还贪污了父亲的体恤金。

        并且隐瞒不报,一直没有下发丧书,害得母亲和自己苦苦等待了十三年。

        想起这些来,真是令人可恶!

        名秀道:“云生,你可知道这打仗和带兵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你现在虽然是万人侯,也参加过几次大战。但是你毕竟还年轻,没有实际的带兵经验。

        而夜荡义六人皆是服役多年的老兵,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治军之道。你可以去找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为你所用。

        如此,你可以省去诸多的麻烦,减轻不少的压力。”

        云生听后,觉得名秀说得十分在理,若是夜荡义六人能够为自己所用,那可真是如虎添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