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求打赏月票!)



  反倒是,因为他本身就出自乡野之邑,突然到了全天下的政治中心——咸阳城,毫无经验的他,显得笨拙无用。

  面对萧何主动的请辞,扶苏决定放手。

  蝴蝶效应带来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多留无益。

  至于萧何为什么忽然这个时候决定离开,自然和池武有直接关系。其中的细节,扶苏也从霍成那里听说了。

  池武挑衅未必是对,但萧何主动离开,也未必是错。

  但是不能让这萧何以为,他东阳君就此不用他了。

  扶苏微微无奈的叹了口气,谁让这天下还没有轮到他做主呢。

  “看来你已经决定好了。”

  萧何嘴角一紧。

  “臣也是思虑许久,最终下了这个决心。”

  “你知道曹刿吗?”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之后。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

  “你敢自比曹刿吗?”

  “论军事之能,臣自然不及曹刿;论身份,臣身份卑微,出自乡野之间,亦然无法与文王之后相比。”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本就非你所能;至若身份……”

  说到这,扶苏忽的明白为什么是池武几句话,让萧何有了离开的心。

  “你认为,出身很重要?”

  在萧何看来,出身当然重要。

  萧何作揖。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能者自然是不拘于身份。”

  “我就是欣赏你这一点。”

  “只是臣有负君侯之赏识之恩,臣未有管夷吾等之才。”

  “但是你有曹刿之能。”

  萧何愕然。

  “臣惶恐,敢问君侯为何如此说?”

  “你可还记得,左传之中,曹刿欲出山,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萧何闻言,若有所悟。

  “曹刿对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这就是我的答案。”

  萧何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清晨,冬日天气清冷寒冽,暮霭沉沉楚天阔,芦苇荡中白鹭时飞。

  而他萧何这一介布衣,在他最为无奈而又失落意欲还乡了此后生之时,听到当时那个帝国的继承人对他做出的评价。

  这个评价,不仅仅是肯定了他自己,更是肯定了天下所有的庶民。

  也正是因为这个评价,萧何在后来的十年里,身在泗水郡,但是心在咸阳城。

  第也是那个评价,让萧何心里一颤。

  这个帝国的继承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极富远见。

  “我秦国自创国以来,已有五百年之久,教化蛮夷,开疆拓土,整改法令,历经数百年之久,方才奠定了如今天下之局。”

  “但是在扶苏看来,六合为一,不过是大秦帝国的开始罢了。”

  “而我大秦帝国走到今日,全靠我秦国军功之制;只是如今时移世易,军功之制,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秦国。”

  萧何听了这话,自然心头一热。

  萧何也希望秦国会有所改变,而改变的关键,就在军功之制。

  但是改革结果如何,已经很明显了。

  太子不过是对此稍有其议,便被朝臣公然抵制,就连皇帝陛下,也将太子罚汝极庙,而且还曾禁足过太子。

  萧何还曾被连累过,被嬴政问此事是否有他在背后教唆。

  “臣本以为,太子早已放弃革秦。”

  “不,革秦之事,从未有人放弃。如今朝中我想正是风云巨变。我只是身份有碍,不宜掺和其中。”

  萧何一脸惊讶。

  太子从未对他说过这些。

  没想到,皇帝陛下其实是被说动了的。

  “这么说来,皇帝陛下如今正在朝中对诸将军……”

  “正是。说起来,这些事,并不是你应该知道的。朝中向来波橘云诡,若是此事处理的稍有差池,便会威胁到帝国。”

  依萧何对朝中局势的了解,还有大秦帝国如今的局面,萧何很快就明白了,这件事是干系重大,是绝密。

  “下臣明白,势必守口如瓶。”

  在保密这件事上,扶苏还是相信萧何的。

  更何况,扶苏相信,萧何终有一天,会回到朝堂之上,且居三公之位。

  “但是这军功之制,决不能在一时之间加以矫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