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召集百家,制大一统思想(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

  韩成这个人,没什么有意思的啊。

  为什么听嬴政的口气,这个人倒像是有些本事的。

  六国之后,务必要妥善解决掉,杀的杀,流放的流放,羁押的羁押,总之要绝了他们意图复国的心思。

  所以,扶苏对嬴政的话大为不解。

  “君父,据儿臣所察。韩成虽为韩王之后,但是不同于新郑叛乱的王室之后。韩成一直受其君父之命逃亡命天涯。此次被羁押在骊山馆舍,已有一年。扶苏昨日一见,觉得其为人一没什么大志,二来胆量极小。扶苏以为此人,不足为惧。”

  嬴政听了,陡然站起。

  坐的久了,便想要站起来活动活动。

  “朕非此意。”

  “那君父是?”

  “韩国之后,生死全在朕一念之间。纵使心中有不满,也不敢直言。朕当初只是一心想把他们关起来,待风头过了再解决。朕倒是未想到,利剑加颈,这帮亡国之后的口倒是可以一用。”

  嬴政为王二十五载,玩的是权术均衡,君臣之间、朝臣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嬴政早就习惯了。

  嬴政倒是没想到,这权术谋略还可以用到天下百姓身上,为大秦一统天下正名。

  想到此,嬴政便道。

  “按汝所言,这韩安韩成皆是心怀大义之人,朕自然要顺水推舟。”

  “君父可是另有打算?”

  嬴政转过身来,两撇胡子今日也显得各位睿智。

  “朕想赦免韩成,准许其住在咸阳城。”

  扶苏作揖。

  “陛下英明。旧韩百姓闻此事,必定以为这韩国横阳君诚心归服于我秦,故得恩典。”

  扶苏想了想,不若把这件事再添油加醋一番。

  “陛下——臣以为,陛下既然要特许韩成住在皇城之中,莫若再更赐其国姓,以示陛下对其之褒奖。”

  扶苏提出这个主张的时候,李斯猛地打了个机灵。

  太子殿下究竟是怎么想的,这么做,那韩国横阳君日后还怎么出来见人。

  嬴政想了想。

  韩成本来是韩国的姓,如今改成秦国的姓……

  “朕一统天下,天下人皆为秦人,韩成自当也为秦人。朕许之。”

  嬴政满意的看着扶苏。

  从前嬴政觉得扶苏这小子太过正义耿直,但是如今看来,确实腹中颇有谋略。

  扶苏想了想。

  “君父既然恩典韩成居住在皇城之内,这自然是开恩之举。扶苏以为,此举还可对其他被囚诸侯之后起到垂范作用,君父到时可以借这些昔日贵族之口,向天下万民宣扬,这天下一统于百姓的好处。以华夏之民,宣扬大一统理论,如此可安抚民心,巩固如今天下一统之格局。”

  嬴政听着,不无道理。

  “大一统理论?”

  扶苏作揖。

  “正是。”

  说着,嬴政看向比他先一步来到蕲年宫的李斯。

  “李祭酒掌管太学,太学之中,三教九流,儒道名法,各家英才,兼而有之。李祭酒手下既然集天下英才于一处,为何不用之?”

  李斯,六十岁的人了。

  在嬴政面前,总是沉稳有度,谦恭有度。

  但是这面对太子,李斯总是吃不消的。

  李斯潜意识里总想着要顺着皇帝陛下的心意,如此才能永保权势和地位。

  但是太子,这位储君,时不时却会提出和皇帝陛下相左的意见。

  太子虽然不比皇帝,但是却是未来的皇帝。

  虽然现在想数十年后的事情显得有些过早了,但是李斯总还是担心得罪这位太子。

  当李斯得知,他之所以做了祭酒,都是因为太子提议要建立太学。李斯自然对太子有了些想法。

  虽然成了祭酒,他的职位比低了,但是却比从前空余时间更多,这么一来,陪皇帝陛下的时间就多了。

  而皇帝陛下也因为先前的那件事,对他越发器重。

  眼看着,他李斯已经完全超过了王绾在皇帝陛下心目中的地位。

  但是,这太子却时不时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弄得他不敢多想。

  太子和王相在边地封君一事上意见相同,而且两人又是翁婿的关系,太子如日中天,地位不可动摇。

  如果相位发生变化,那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