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风波平息,杀生院主,再回紫霄,百感交集!



    江淮风波平息。

    随着南海僧人率先告辞,飘然离去。

    季秋带着敖景,也随着鄂王岳宏图,回归到了鄂王府所统御的六州六府之地。

    如今天下纷乱,但不得不说。

    只要鄂王岳宏图未曾陨落,那么在这一亩三分地上。

    便没有人,能够威胁得到季秋的安危。

    在往后的时间里。

    他可以尽情的吸收此次南境之行,所带来的收获。

    如今假丹已成,那枚闪耀着金华的丹道雏形,已经是隐约掺杂了几分属于道的气象。

    剩下便只需不停的感悟通玄,增进自己的术法神通,再潜心修行积累法力,将金丹打磨无暇无漏。

    如此这般,到了最后,待到天地交感,心头有念头袭来之日,便是经受雷劫洗礼,证得金丹大道之时!

    对于丹境所谓的大道感悟,或许较于旁人而言,可能为了领悟,需要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颇为艰难。

    然而对于季秋来讲,此道说难虽也难,可,却也决计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难!

    【太平道意】

    【张巨鹿于泰安皇城屠灭大炎气数,又兼历经风雨打磨半生,终得偿心中所愿,于道化之前,道心圆满,成太平大道真意!】

    【此天赋为法相之基,求道理念之根,有演化法相的可能。】

    这则先天天赋,是季秋第二世逆天改命时,最为宝贵的财富。

    在拜访张子厚,求教文道修行时,那位布道境的大儒曾告知过季秋,他今日若是想要以此身之根基成道,建立学说,几无可能。

    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虽文道修行止步于此,但这太平道意,却是季秋于炼气之道上,一身道果的显化!

    道意可演化法相,乃大道之基,而金丹之境,不外乎就是铭刻道韵于一枚金丹之上,从此我道由我不由天。

    而太平道意,正好可以完美契合。

    也就是说...凭此天赋,季秋完全可以一门心思的打磨法力。

    待到证得金丹时,以太平道意为基化作道韵道纹,直接一飞冲天,当不必去和其他修士一般,苦苦历练修行,最后终有所悟。

    因为,这本就是他费尽了千辛万苦求来的。

    此皆为后话。

    而在这之前,季秋还要做一件事情。

    那就是将华阳都的神魂法身,护送到紫霄观中,叫他与清微子见上一面。

    这是答应过别人的承诺。

    君子一诺,当必允之,若其不然,不如不应。

    就在季秋与岳宏图这一对父子,离去江淮海几日之后。

    有一道浩大的金丹神念,连同它的主人,一道降临。

    此时,海域风波渐渐平息,再度有着渔船下海捕捞,或是有客商往北而行,稀稀拉拉,可见人烟。

    而浮现在原本那一场大战漩涡中心处的血袍僧人,却是隐匿身形,未曾叫任何人留意。

    这身披血色僧袍,面容白净,只眉心有一道朱红印记的年轻僧人,双眸黝黑。

    他就静静的虚浮于海平面上,看着眼前风平浪静的一幕景,片刻轻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