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 定国策,固守京师(下)



  朱祁锐身旁的一个官员看到了江渊走了进来。

  那个官员有心献媚朱祁锐,所以他向着朱祁锐说了起来。

  “这个江渊,他和徐珵同是翰林院的编修学士。”

  “他们两个人的私交很好,私底下更是以称兄道弟来相处。”

  朱祁锐心想,看来又有一个投降派了。

  金英一眼就看到进来的江渊,然后他向着朱祁钰禀告。

  “翰林编修江渊,素来有知兵事之名。可以问问他,是什么意见?”

  朱祁钰虽然没有过实际处理政务的经验,可是他知道什么叫做从善如流。

  听了金英的话,朱祁钰连忙问道:“江卿,可是有什么话要讲?”

  江渊听见朱祁钰问策于自己,也是三步并作两步的昂首阔步走上前。

  在对着朱祁钰拱手行礼后,他才大义凛然的回奏。

  “臣苦思当今之计,觉得唯有死守京师以拒瓦剌。在把敌寇打疼、打服以后,才能再迎回天子车驾!”

  江渊的话音停顿了一下,然后眼睛扫过一众大臣,语气也是更加的坚毅继续说着。

  “如果有人再妄言南迁,那都是是自私胆怯、不忠不义之人!”

  “对于这些置国家大事不顾的人,该驱逐的驱逐!该贬官的贬官!该杀的杀!

  朱祁钰听了江渊的话,是面露喜色。

  “原来江卿亦是此等血忠之臣。如此人才,当此国难之际,正当大用之时!”

  江渊心中狂喜,面上却是不见波澜,他仍旧以一幅刚毅严正的姿态,目不斜视的退入朝班之内。

  我靠,这是公私分明的!

  朱祁锐不知道江渊和徐珵见面的事情,他本来以为江渊要为他的好友打抱不平,哪知道江渊来了一个大义灭亲!

  金英在看到朱祁钰笑意的脸庞,也为自己推荐江渊一事而感到高兴。

  金英觉得自己也该出马了,此时不出,更待何时?

  “若有再敢提南迁者,请郕王杀之!”

  太监,皇帝家奴。

  太监的言行举止,都代表着皇家的意思。

  所以当金英说话后,百官都陷入了沉默之中,无一人再敢提议南迁。

  吏部尚书,位在六部尚书之首,又被称为天官。

  在丞相被朱元璋废除之后,内阁尚未正式成型之前,吏部尚书是实际上的百官之首。

  此时的吏部尚书王直也走了出来。

  “大明立国百年,皇位传承五代。从成祖开始,北京就是天子之都。”

  “一旦舍弃北京,瓦剌蒙古将会马踏中原。我等都是大明臣子,唯有一战。”

  明太祖,是用战争来推翻蒙古人的统治的。

  朱元璋,是从尸山血海中一路搏杀,才从一个乞丐、一个和尚,成为了天下之主。

  明成祖,发动靖难之战,夺取了皇位。

  朱棣登基后,五次率领大军,深入大漠。让蒙古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

  明仁宗,在靖难起兵的时候,用一万人打败了建文帝的五十万大军。

  朱高炽,也是上过战场的。

  明宣宗,多次跟随永乐皇帝一起,参与讨伐蒙古。

  朱瞻基,也是经受过铁与血的考验过的。

  王直这话,更是用明朝历代帝王的世纪,来压制百官之中的投降派。

  金英,代表了皇家的意志。

  吏部尚书王直和礼部尚书胡濙,代表了元老重臣。

  于谦代表了兵部和军方。

  这三股势力,随便哪一个都能左右朝廷局势。更何况现在它们三者的意见,是出奇的一致。

  这下子不但百官不敢再有异心,就连朱祁钰也知道该作何选择了。

  想着历代祖先的丰功伟绩,朱祁钰心中燃起了一股火。借着这股火势,朱祁钰挺直了腰板。

  大明帝王的身上,流着尚武的血液!

  随着主战派大臣的慷慨激昂,朱祁钰也被他们的一身正气所感染,他心中也坚定了死守北京的心意。

  不过朱祁钰的上面,还有一个皇太后。

  朱祁钰望向珠帘后的,得到的是一个肯定的点头回应。

  “皇帝被俘,太子年幼。危急存亡之际,各位当奋力御敌。今日,再有敢言南迁者,定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