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风云再起5】-第3/4页





        面对太子的问话,司马如沉思片刻,道:“殿下这么做,自然有殿下的道理,老臣并无什么异议!”“异议?不不不!右相,你误会本殿下的意思了!”太子转头看来,那张脸色没有任何的表情,司马如微微皱眉,快速考虑后,道:“殿下,燕京城外的命案严格来说不算什么,只是他发生的时机不太妙,这对于殿下而言,也算是个麻烦事,当然殿下要是过于急切的去查办,一来会刺激到誉王殿下那边,因为死掉的两个关键人物之一,宜兴和的于成飞是户部侍郎于成龙的弟弟,于成龙又是誉王的人,这其中的干系不能不考虑,翻过再看高力士,身为陈唐郡的郡守,吏部钦点任命的官员被人杀了,您身为监国,不速速查办,与此案一个交代,安定百官人心,那后续所引发的乱声也不会少!”

        “右相,本殿下问的是这些么?”赫连额勒对于司马如的答非所问有些不悦,事实上司马如不是不正面回答,他在等机会,等太子扯出这件事里潜藏的威胁,而那些话绝对不是他一个老臣能够言明,大概有个半刻的沉寂,司马如不再吭声,赫连额勒也考虑清楚其中的干系,索性转身回屋坐下,司马如这次没有跟着同坐,而是立身近前,等候吩咐,太子稍加缓息,问:“谁人敢杀高力士和于成飞,你心中定然有数,说来听听!”

        这次直接的发问使得司马如没有在躲避,短暂的理思后,司马如道:“殿下,依照燕京当前的局势,敢这样肆无忌惮的冲着官家人下手,老臣心中估测的人数不超过五个!”

        “谁?”“誉王,宁王,蜀王,孤氏,常氏!”司马如干脆了当的撂出这几个字眼,太子的脸色明显变了变,只是他心中更有数,因此并未阻拦司马如,司马如看到太子默认了自己的回答,继续道:“殿下,老臣之所以会说出这几个名字,全是因为燕京的祸乱根本跳不出这几方势力,誉王,太子殿下再摸熟悉了,自三年前陛下退居乾清宫不在理会朝政,他就成为殿下的眼中钉肉中刺,处处与太子殿下寻麻烦,这次的户部官令私贩粮食也是出自他的手笔,为的就是在西州叛乱一事上扫了太子殿下监国无能的名声,让百官对于殿下的所作所为进行弹劾,至于宁王和蜀王,这两位皇子虽然远在边州,可是他们的势力绝不容小看,老臣之前听闻宁王在辽东抵抗外族的时候,所有异动,令人调派兵马四出巡防,甚至对于辽东大都督李秀成的擅权作为极力警惕,由此可知,宁王的志向不过是从朝廷中埋到了心底,剩下的蜀王!”话到这里,司马如刻意看来太子赫连额勒一眼,奈何太子脸如古井,没有丝毫的荡漾,因此他继续道:“蜀王当初被分封到南陈临界西川,隔着条黄河对峙南陈,几年来从未发生任何的事,也不曾传出什么消息,现在西州豪族叛乱,有消息说是蜀王暗中挑拨,也有消息说是南陈派人与之通联,蜀王坐视不理,这些风言不真不假,可听可防,不可忽视,最关键的是在三个月前,蜀王的一批手下已经潜入燕京,具体作何,无人得知,到底有多少人,也不曾被暴漏,现在燕京闹出命案,蜀王要是看不到其中的关键,那么他也就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蜀王殿下了!”

        听到这些分析,太子心中的考虑已经与之谋和,不过他有些不理解,那就是司马如为何扯出两个外戚世家,还是北秦眼下最大的两个世家,其中的常氏西伯侯还是自己的妃子娘家,这么一来,司马如不就是再暗示太子自己么?带着这份不解,太子问道:“几个皇子有争锋的理由,本殿下心中理解,倒是你说说看,为何两个外戚世家也敢在不明情况下插手,这不符合世家的利益!”

        “殿下,火中取栗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如果说作壁上观能够得到最终的结果,谁还会去冒险一搏呢?”司马如反问,太子赫连额勒一愣,已然明白其中的深意,跟着司马如道:“就在燕京命案爆发之前,老臣曾得知一些消息,孤氏的子弟孤成笑似乎在告诫所附属的世家从人官员,不要掺和,奈何人心贪婪,那些附从世家又怎么会甘愿忍受永远的臣服,自然要借着机会奋力一斗,至于西伯侯常氏家族,太子应该有所考虑,西州豪族叛乱已经半年了,西伯侯奉命您守卫雍州凉州边界,防止叛乱蔓延,可是西伯侯真的将所有消息告知您了?如果告知您了?相邻不远的西川有没有异动,蜀王的人又如何会进入燕京城,这事怎么不是由西伯侯来告知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