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白、耿二人认兄弟-第2/3页



  耿正赶忙谦恭地说:“我们都还是不懂事的孩子呢,以后还请白幺爹多多教诲了!”

  说到这次从汉口镇逃难过来,耿老爹百感交集地说:“白兄弟你是不知道那天我们有多难哪。我们父子四个一早就从在汉口镇西开的那个小店出发了。满街满道都是还没有干透的厚厚的淤泥啊。好不容易到了渡江口以后,一直排队等到日头西斜的时候才过了江。娃娃们中午都没有心情吃点儿干粮。过来以后,一路打听着,直到天快黑了还找不到一个可以借宿的地方。由于逃难过来的人太多,客栈早已经爆满了,好多人都只能展开铺盖卷躺在街边的墙角下睡觉。多谢夫人和小青姑娘为我们父子四个腾挪出一间房子,让我们有了一个临时的栖身之所。要不,我们那一夜就只能是露宿街头了。白兄弟你说,我还带着个丫头呢!”

  说到这里,耿老爹的声音有些哽咽。白百大听着,眼眶也阵阵发热,说:“唉,这武汉三镇什么都好,可就是这洪灾,时不时的就会关顾。尤其今年的这一次,更是少见呢,我在上海那边的时候,就已经听到过往商船上的人说了。”

  停一停,他又真诚地对耿老爹说:“耿大哥你也别太难过啦,好在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巧遇上这么大的天灾,钱财损失了一些是小事情了,你们人都安然无恙比什么都好啊。看得出来,你父子们是难得的好人,我们很有缘分呢。我这个人没有兄弟。这从今往后啊,你就是我的亲大哥了!我家丫头也没有兄弟姐妹,你看她那个高兴劲儿,她已经把耿大哥你的三个娃娃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和亲姊妹了呢!小青她姆妈人很善良,但不是那种特别能说会道的人。咱一个平常人家,你不要老称呼她‘夫人’什么的。按照这一带的习俗,你就叫她兄弟媳妇好啦,这样更显得贴切自然一些。”

  耿老爹说:“夫人也正是让我这样称呼她呢!”

  两人越聊越投机,很快就无话不谈了。耿老爹问:“看白兄弟你壮壮实实的不太像是一个南方人呢?”

  白百大说:“耿大哥好眼力!我祖籍原在山东,祖父那一辈儿人才来武昌镇的。而且啊,我的爹娘都是山东人。所以说,我实际上是一个在长江边上出生,在长江边上长大的北方人。这说起来,小青她姆妈倒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不过啊,跟我这个北方汉子过久了,也成了半个北方人了呢。她和丫头的刺绣活计还说得过去。我经常跑船运不在家里,她们娘儿俩也不闲着。这一年下来,真还能赚得不少银子呢。我们夫妻俩就生了小青这么一个宝贝丫头,自然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但她自己却是一点儿也不娇气的。耿大哥不怕你笑话,咱们在武昌镇上并不在富人行列里,也许正是应验那么一句老话吧:穷人的娃儿早当家!”

  耿老爹说:“看得出来,白兄弟是夫唱妇随,家庭生活非常和睦美满呢!唉,我说啊,人生在世一场,再多的财富也换不来和睦美满的家庭啊!”

  白百大憨憨地笑了。

  耿老爹又说:“小青姑娘非常惹人喜欢,一口一个耿伯伯,叫得我心里暖暖的。她一个孩子家,又眼活又勤快,和我这三个娃娃甚是投缘,看着可真叫人高兴呢!”

  白百大还是憨憨地笑着,连声说:“这真是缘分,真是缘分啊!”

  一会儿,耿直抱着二胡蹦蹦跳跳地跑进来,甜甜地说:“白幺爹,我爹和我哥哥都很会拉二胡呢,姐姐和我也会一点儿,但不像我爹和我哥拉得好听。让我哥哥给您拉一个好听的曲儿吧!”

  耿正不好意思地给弟弟使个眼色,小声儿说:“你别闹了,我们在说正经事儿呢!”

  耿老爹也对耿直说:“今儿个咱不拉了,等以后吧。以后有时间了,一定让哥哥给你们幺爹和娘娘,还有小青姐姐拉!”

  白百大听耿直说这一家人还都会拉二胡,倒觉得很是新鲜。不过,他今儿个确实还有一件大事情要和耿老爹说呢,所以也对耿直说:“小伢子,二胡幺爹倒是很爱听呢。不过啊,今儿个就不要拉了,我们真还有大事情要商量呢。等以后得空儿了,再让你哥哥给幺爹拉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