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四卷此情可待成追忆(一)-第2/4页





        子玉感受到若兮注视自己的目光转过头去。

        若兮却在与子玉对视上的一瞬间,躲闪了眼神。

        子玉无奈也只能收回视线,将自己的身世娓娓道来:

        “我出生于京张铁路开工那年,家住关外,亲生父亲入关修铁路讨生活。

        没想到父亲水土不服,刚去了不到半年,同乡便捎来消息,说他病重,一命呜呼。他的骨灰被同乡带回家时,我还未出满月……”

        亲生母亲含辛茹苦独自将年幼的子玉喂养到五岁,又逢时局动荡,关外闹起了饥荒。

        母亲孤身一人带着独生女徒步从关外走到关内,一路艰辛自不必说。

        进了京城,本想寻娘家人讨生活。

        可是再入京城,已是物是人非,逢着外敌入侵,生母娘家人纷纷逃难,不知去向。

        走投无路的娘俩钱财散尽,最后只得沿街乞讨。

        可那兵荒马乱的时节,家家户户都没有什么油水儿,谁又有闲散的食物施舍。

        断粮几日,始终无人理睬,母女二人饥肠辘辘,饥寒交迫,年幼的孩子饿得发昏,起了烧,没钱医治。

        母亲抱着孩子跪在医馆门前三天三夜,换来了两个窝头,却没有唤醒医者的怜悯。

        可是又能怪谁?大家都为生计奔波,若是开了这个口子,医馆今后又该如何经营。

        生母无计可施,曾经想带着孩子入了胡同儿。

        可是年老色衰,又带着个拖油瓶,哪个胡同儿会平白无故收这么两张光吃饭的嘴。

        娘亲怒骂苍天要绝户了,可是骂街又解决不了温饱,眼前在京城已经没有出路,没办法母女二人只能打道回府。

        生母带着子玉朝着关外的方向走,恍恍惚惚间,走到了京城以北的山地。

        站在悬崖边,年幼的子玉又烧又饿,哭哭啼啼,母亲牵着她悲从中来,将她抱在怀中想要命绝于山崖。

        “逢这乱世算咱们娘俩福薄缘浅,今日一起共赴黄泉,来世你寻个好人家投胎,将来锦衣玉食,不至于挨饿受冻,也算为娘对得起你。”

        言毕,还未等子玉反应过来,母亲紧紧抱住她,跳下绝壁投入水中。

        “寒冬腊月,河水拥着碎冰奔流向前,从高处落入水中与径直砸向地面没什么区别,都是九死一生。”

        “五脏六腑似乎都调换了位置,冰冷的河水刺激着你的精神肺腑,让你变得更加清醒,清醒到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疼痛裹挟着每一丝神经。

        溺水的窒息感和疼痛带来的濒死感袭来。

        想要倒抽一口凉气,却拥入大量冰冷的河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