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瞒天过海



此时已经披挂整齐的赵登达收回了思绪,“传令给各个城门的校尉,严防死守,不可大意!”

        那副将领命立刻纵马飞驰而去,而赵登达却一改往常冲动暴躁的脾气,并没有着急前往城墙处。

        赵登达回身到房中,拿起桌上的墨笔洋洋洒洒的在一张纸上写了起来,这是一封给石城的求援信,写罢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就找人送出。

        而是把这封信塞往铠甲的夹缝衣兜内,赵登达虽然怀疑西夏这一次来袭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在真正确认之前,是不能够将这书信送往石城的。

        万一这次金锵只是一个小袭扰,这封信要是送到石城,导致大军来援,搅乱了齐国在北境的部署,要是其他城池没有事便罢了。

        倘若西夏这时候对空虚的石城发动总攻,趁虚而入,那么他赵登达就成为了齐国的罪人。

        这样的罪名丝毫不亚于叛国,所以赵登达并不是不想求援,而是不到万不得已,确实不可以轻易送出这封书信。

        不过赵登达在听到金锵这个名字时,仍然是带着很多怒气的,当年自己带兵追击的那支西夏军队,据说将领就是这个金锵。

        他对此可是恨之入骨,当时虽然那支西夏军队撤走,但是自己的严重失职,再加上受伏遇袭,损失惨重,不仅军中威望一度跌落谷底。

        甚至齐国朝廷之上很多官员纷纷上书弹劾赵登达,更是有一个言官,竟然列举出了赵登达十八条罪状,编列成册。

        可是反观刘渊反应却很是平稳沉静,虽然也将赵登达召回王都,当庭斥责,但是面对这堆积如山的弹劾文书,他对此不闻不问。

        甚至连翻看都没有过,赵登达是一名老将,对于他的能力,刘渊从来没有怀疑过。

        刘渊这个人向来都是秉持着一个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赵登达是一位历经两朝的功勋老将,刘渊对于他的忠心,也从未怀疑过,有其坐镇北境,本来就是刘渊的安排和谋划。

        北境此刻战乱不休,局势不稳,这时候更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坐镇边关,况且又是北境的梁关城这等重要的地方。

        这个梁关城可是齐国境内向北境输送粮草的必经之路,一旦丢失,那么石城、铁岭城都将面临着中断后勤补给的危险。

        而西夏占据梁关之后,切断了齐国的粮道,那么甚至就可以从容不迫的围困住剩下二城,围而不攻,守城的军队水尽粮绝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

        所以刘渊心中有数,表面上做做样子将赵登达关押入狱,以平复朝廷众多的官员情绪,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力排众议,亲自提调赵登达。

        当赵登达得知重新担任梁关城守将的时候,忍不住笑了,时隔多日重新看见太阳的他,分外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机会。

        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老死在狱中,没想到会被重新启用。

        赵登达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连夜策马赶往了梁关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