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功业



  汉唐人是不耻于谈功业,功利。

  当然开拓进取和钻营不一样。

  其实也不能直接这样将后面的王朝都贬低掉。

  应该是开国初进取心强,中期参半,后期就完全废掉了。

  即便是高粱河车神,也主动的要攻打辽国呢。虽然自此以后吓破了胆,但是也基本符合这个规律。

  除了个别朝代,基本上都是这个规律。

  但是汉唐时期,这样精神面貌的比例要多一些。

  董良加的这几句肉麻的话,就是李白写给韩荆州的。

  没见过这篇文章的,很难相信,这样肉麻夸张的奉承的话,是最浪漫的那个诗仙李白写了。

  这一点也不高风亮节,一点也不诗情画意。

  但就是这样,不光李白,李贺也写过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样的诗句。

  这些人是不耻于求功名利禄的。

  汉朝也更是这样。

  而后世更多的一些人,似乎说到功名利禄就脏了嘴巴,天天宣传自己有多干净,结果却偏偏暗地里明争暗斗使手段。

  也正是他们把功名视为脏东西,所以争夺利益的时候,才更怕别人发现。

  干了坏事还要立牌坊。

  使得手段更加阴暗,卑鄙,暗箭伤人。

  真到了要这样的人守节的时候,他又不遵守自己定下的规矩,也不愿意践行自己的话。

  轮到别人说人家不守道德,自己一定会如何如何报效国家。

  结果世人敬重他,让他得了好处,他吃干抹净,事到临头,又嫌头皮痒,又嫌河水凉,恶心。

  至于董良这样的替刘备讨好刘表,刘备并没有感到耻辱。

  毕竟刘备跟过好几个老大,这样的场面是不可避免的。

  很多还是自己的敌人,自己都要奉承着,何况刘表虽然可能因为手下人进谗言有些忌惮自己,但对自己确实是挺好的。

  而自己这群人还想过算计刘表,还不怎么把刘表当成像曹操那样值得严阵以待的人。

  说实话,刘备多少有些愧疚和犹豫。

  但是现在这些都憋在心里。

  手下那么多人跟着自己就等着飞黄腾达呢?如果真有了机会,自己不愿意也得干。

  而现在的奉承,不算什么,离卧薪尝胆还差得远呢。

  据说勾践为了活命,在夫差生病的时候,尝过夫差的粪便来关心夫差的病情。

  自己这不过是说几句好话,算什么。

  不过刘备暗中瞄了董良一眼,虽笑容不改,但心里还是嘀咕。

  看来存初这小子还是没有放弃打刘表主意的想法啊。毕竟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如今这好端端的去拍这么恶心的马屁,一定在暗中谋划什么。

  这也是就是刘备,换了曹操,打死董良也不敢玩这一套文字游戏。

  毕竟弘农杨氏的杨修都顶不住,谁能顶的住。

  这也是董良没有去投奔曹操的原因之一啊。

  曹操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他大度到能容纳手下背叛,容纳刘备这样的敌人。

  却又小气到容不下一个耍聪明的杨修。

  有人就这样说曹操多疑,变化无常。

  其实确实有这样的因素,但更多的让曹操做出这样决定的,不是什么人格上情绪上一些大度小气,宽泛的形容。

  而是冷静。

  曹操能冷静的分析利弊,能容纳仇人,也能将手下作为棋子舍弃,一切都是绝对的冷静的利益判断。

  有用的就留下,没用的就随意,如果扔掉有用就扔掉,挡路的必须干掉。

  所以还是刘备更有温度一点。

  董良看着自己加的几句话,又从头到尾的翻了翻过了一遍,感觉各方面都考虑到了。

  对于邓芝和伊籍说自己八面玲珑的话。

  自己并没有放在心上,而且八面玲珑并不像后世那样,比喻人圆滑心思活,多少带有一点贬义。

  而伊籍邓芝则完全没有贬低瞧不起的意思。

  反而赞叹。

  因为已经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需求,这不丢人。

  何况伊籍邓芝这么主动的过来,其实就是觉得奇货可居。

  如今看到刘备董良丝毫不在意这些面子,不光不会讽刺,反而觉得高兴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