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批阅奏章的小技巧-第2/3页





  “孝陵乃皇家陵墓,却被人肆意讨论,因此孙儿特意过来禀告,想请示皇爷爷示下。”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烁着精光。

  今日的朱允炆,让他有些刮目相看,若不是昨日得到了刘和的汇报,朱元璋还真认为,这是朱允炆内心中的想法。

  只是低着头的朱允炆,目光也在闪动,他明知道皇爷爷肯定知晓了他昨夜里的话,但却依然这般讲述。

  显然就是想来探一下底。

  “孝陵流言的事情,你就别管了。咱心里清楚着,你便是好好读书就行了。”

  朱元璋随口说道。

  为大孙造势这种事情,肯定是愈演愈烈更好。

  对于孙儿允炆的想法,其实朱元璋也察觉到了,不过他没有在乎,这件事迟早也会知道的。

  多一些心里准备也是不错。

  朱允炆听到这话,心中自然就肯定了,看来跟自己猜测没错。

  朱元璋勉励几句后,就让朱允炆退下,准备待会的早朝。

  “蒋瓛,记得叮嘱一下大孙,那些给他送过去的奏章,咱今天下午要看到。”

  “臣遵旨。”

  ........

  院子里,朱英在拿到奏章之后,也不含糊,直接开始整理起来。

  顺手数了一下。

  好家伙,足足八十二本,朱英顿时无语,这得看到啥时候。

  将奏章摆好,朱英正襟危坐,毕竟这是第一次看奏章,还是得隆重些才好。

  然而当他翻看第一本奏章的时候,顿时头就大了。

  里面全是清一色的文言文。

  看得他极为难受,简单翻阅一下。

  好家伙,这至少大几千字。

  能怎么办呢,也只能硬着头皮看下去。

  随着不断的阅读,一直到看到最后,朱英大概了解明白,这本奏章的内容正是对朱英曾经提出,现在正在施行的策略,以工代赈的建议。

  让朱英感觉到最为无奈的,便是这将近五千字的内容,其中有四千字几乎都是废话,也就最后一千字,大概有些意义。

  朱英仔细的读了读那些建议,更加无语。

  简单的点说,这位地方官员的意思,就是陛下的这个方案很好,非常好,让很多百姓都活了下来。

  但是这样会容易使得乡绅的影响力变大,建议加强监察云云。

  “老爷子,每天看的奏章,就是这些玩意?”

  朱英忍不住开始吐槽起来,这古代的皇帝,简直不是人干的活。

  迅速的朱英又翻阅了基本,基本上都是跟以工代赈相关的,显然这些奏章还是朱元璋特意挑选出来的。

  但是一眼扫过去,基本上都是洋洋洒洒大几千字,甚至上万字。

  开头一律都是顾左言他,到了结尾的时候,才会开始说正事。

  关键还是大片对于朱英来说比较晦涩的文言文。

  这完全就是数据流的攻击。

  所幸在奏章的后面,基本上都有殿阁大学士的批注。

  显然老爷子目前还只是让朱英多多接触适应。

  经历过一个时辰翻阅后,朱英才看了十本。

  这个时候的朱英,哪怕身体强壮,也已然是感觉到头昏脑涨了。

  “都不知道老爷子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这完全就是拿明在肝啊,看来白话文的普及,势在必行。”

  朱英放下奏章,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

  这些奏章对于老爷子来说,当真就是九牛一毛,但是朱英完全不能习惯。

  自来大明后,他便一直使用白话文。

  其实在大明的日常交流中,包括一些话本中,也是以白话文为主。

  但作为一个后世人,他也从未接受过大明本土的教育。

  并不是说文言文看不懂,就是看得太累。

  这次的朱英有了经验,再次翻阅奏章的时候,直接从后面开始看。

  果然这样看起来,速度就快多了。

  基本上看到废话的开始,就知道这本奏章的内容应该是已经结束了。

  仅仅用了大半个时辰,还剩下的数十本奏章,已经上就已经被朱英看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