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大结局(中)-第2/3页



  “不远了,只要盲道不被侵占,我能回到家,我妈妈也会在小区里等我。”小女孩缓步前行,盲杖点一下,走两步。

  遇到拐弯,她才会停下来,重新定位。

  有些盲道不是很人性化,有漏空的地方,但小女孩凭借超强的记忆,顺利通过。

  看着小女孩身上的穿着,杨帆没问她有没有养导盲犬。

  买不起,养不起。

  虽然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但它们仅仅是少数盲人的标配。

  杨帆对待导盲犬是最温柔,最心疼的。

  一条狗想成为导盲犬,初选的门槛就很高。

  导盲犬的品种一般是拉布拉多猎犬和金毛猎犬。

  原因是,这类品种的狗天性温和,攻击性弱。

  然后还要检查狗的家族病史,以及有没有攻击过人类的行为。

  想成为导盲犬,它的父辈、先辈,都不能有任何伤人记录,挑选标准甚至比警犬还高。

  这只是第一步。

  学习报道之后,导盲犬还要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

  比如,拒绝食物的诱惑。

  贪吃是狗的天性。

  但工作人员要遏制它,用一些特殊训练,让导盲犬学会主动抵制诱惑。

  并且,它们必须随时听候主人命令。

  导盲犬在工作时,难免会受到其它动物的干扰。

  但只要主人一喝,导盲犬坚决不搭理。

  杨帆看过一个视频,一条二哈对着导盲犬大呼小叫,似乎想要干一架。

  但导盲犬蹲坐那里,纹丝不动,连一句“汪”都没有发出。

  导盲犬上岗前的考试极为严苛,淘汰率超过70%。

  它们攻击人类的案例,不止国内没有,迄今为止,全世界也没有一例关于“导盲犬伤人”的报道。

  也正因为导盲犬可靠,安全,法律上给导盲犬开了绿灯:允许进入公共场所。

  但即便法律依据有了,很多公众场合也拒绝导盲犬进入。

  比如有些地铁,有些公交车,有些酒店。

  有个视障女士就因携带导盲犬出行,11次被地铁工作人员拒之门外。

  导盲犬比一般的宠物更敏感,也更忠诚,在第11次被挡在门外时,它趴在地上哭了。

  “你觉得出门方便吗?”跟在小女孩身边,杨帆问道。

  犹豫了一下,小女孩点头:“还可以的,只要不修路,我多走几次就能记住怎么走。”

  这一路,杨帆看了盲道设计,不是弯弯曲曲,就是时断时续,笔直的很少。

  一切给正常行人让道。

  小女孩只是比较容易知足,才觉得还可以。

  真实情况是,盲道的设计和实用,距离她们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的确如此,一开始,小女孩的妈妈从不敢轻易让她独自出门,担心视力不佳的她会走丢,更担心交通安全问题。

  盲人出行时需要在脑海中不断构图,这条路走过一遍,就要凭借脚下的触觉、耳朵的听觉去构建一幅立体画面,手中的盲杖就像探测器一样,随时查看着1米之外的路况。

  当这个画面中某一个点出现障碍时,就要绕行通过,下一次就会格外地精心,甚至不敢再从此处通过。

  这些障碍,既包括修建盲道时遗留下的障碍,也包括人为架设的障碍。

  这一个个“盲点”阻碍了盲人的出行,甚至令他们遍体鳞伤,心里留下阴影。

  盲人喜欢的盲道是笔直的,这样走起来会更加顺畅,但仔细观察实际中的盲道。

  盲道十八弯,井盖夹在盲道中间,路旁树木抢占盲道,盲道地砖凹凸不平,缺少地砖的情况……

  盲道越来越像装饰品,不像是专门修给盲人使用的,而是修给健全的人“看”的。

  此外,汽车占用盲道停车早已屡见不鲜,共享单车挤占盲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切让盲人的出行步履维艰。

  “大哥哥,我到了,谢谢你送我回家。”盲道尽头,回到小区门口,小女孩不停地鞠躬感谢杨帆。

  “我帮你的忙,你谢过了,过马路后都是你靠自己走回来的,我没帮上什么忙,不用谢。”杨帆看着站到盲道尽头,脚下再无盲道的小女孩。

  尽管大街上的盲道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至少还有专供盲人行走的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