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最新网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杨帆感叹:“他的这一生,全在他留下的诗句里,现实主义派诗人代表。”

  十三姨皱起小眉头,为什么在小帆面前,我总感觉自己是个文盲呢?

  他说的这个诗人,在我所认识的诗人里,都对不上号。

  柳芊芊更觉得自己无知,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诗句的诗人,自己没听说过还勉强可以接受。

  连这两句诗竟也没听说过。

  太丢人了。

  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个诗人叫什么名字?”十三姨问杨帆。

  杨帆眼中出现一丝神采,说道:“诗圣杜甫。”

  十三姨呆了呆,诗圣杜甫?

  哪个杜甫,谁封的号?

  为什么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诗人?

  “教材上是不是没有这个诗人?”柳芊芊问道。

  “没有,不管是小学教材,还是大学教材,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他都没有出现过。”杨帆说道。

  柳芊芊松了口气:“我说呢,教材上出现过的诗人,我平时就算不记得,说出来,我还是会有点印象的。”

  十三姨问杨帆:“少年时的杜甫,写的那两句诗全诗是什么?”

  杨帆说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十三姨和柳芊芊陷入短暂的沉默中。

  然后面面相觑,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窘迫和狼狈。

  还是读书少了。

  像纳兰性德和仓央嘉措就不曾上过教材,他们的名声和诗词很少被人们所知。

  后来网络发达了,喜欢读书的人,把他们的诗词搬到网上,才让更多的人知晓他们的存在。

  教材篇幅毕竟有限,而编写教材的人,除了会考虑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之外,也会因为自己的接触面和喜好,使得一些一样优秀的作品没法被学生所看到。

  学生大多被教材和课内学业忙得晕头转向,很少再去看课外书,自然没有博览群书的知识面。

  “诗圣是你给人家封的吧?”柳芊芊问杨帆,没道理这样一首诗,自己听都没听过啊。

  “不是。”杨帆问道:“听到这首诗,你没想到自己去过的某些地方吗?”

  柳芊芊还没回答,十三姨说道:“华山?黄山?泰山?”

  国内不说所有5A景区,至少大部分出名的,如黄山这种景区,十三和柳芊芊上学的时候都去过了。

  从懂事开始,她们这类人上学放假的时候,当然是到处游历,增长见识了。

  唐诗三百首里的那些诗人,哪个不是游山玩水、颠沛流离过来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李白那样的诗仙,更是一生踏足大半个中国,在交通极不便利的古代,非常夸张。

  “嗯,是泰山,杜甫在爬泰山的时候作的这首诗。”杨帆对十三姨很满意,很聪明的一个女人。

  柳芊芊估计还在迷惘中,想着是山城的南山还是仙女山。

  “哦哦,想起来了,爬泰山确实有这种雄伟磅礴的感受。”柳芊芊说道。

  十三姨狐疑地看着杨帆,问道:“后面那两句全诗呢?”

  杨帆想了一下,说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柳芊芊惊叹:“竟然还有这么一个才华横溢,不被世人熟知的诗人,编教材的人真是瞎了眼。”

  十三姨掐了杨帆一把:“是不是你自己编出来的,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诗人?”

  经过十三姨的提醒,柳芊芊这才醒悟过来。

  还真有这可能。

  “这都被你发现了。”杨帆笑道:“还是十三姨读书多,不好骗。我们的历史里,的确没有杜甫这个诗人。”

  “这两首诗是不是也不存在?”十三姨问道。

  “以前不存在,现在存在了。”杨帆说道。

  说完没多久,他斜了下眼。

  一只手从靠枕底下伸过来,掐了一把他身上肉最多也最受力的地方。

  对待十三这样的人,金山银山无用,一句好听的话抵万万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