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袁尚



  刘釜握着老农的手,与四周人亲切交谈。

  这一幕,不仅是田地里的百姓,感动无比,一旁的将领,无不兴叹。

  跟随着的议曹小吏,则是奋笔疾书,将刘釜所做所行,全部记录下来。

  随之,在老农的邀请下,刘釜再往农舍而去,并吃了块农夫家做的黑兮兮烧饼。忙完这一切,才有时间,与到来的高沛等人会面,短暂相谈。

  往射姑山路上,高沛趁机介绍了下边防形势,以及南匈奴动向。

  因西凉之冬季寒冷,刘釜从冀县一路走来,便一直穿着厚厚的袍铠,从侧面看去,骑在马上的刘釜,伟岸无比,他扬起马鞭,一指北境,道:“无论秦汉,凉州之北,自古便是我中国之土。

  匈奴迁移所居,便是提供修养之地,以为仁义所在。

  而这次,匈奴人还算老实,观我军这次大败曹操,战力威猛,没敢再犯北地。

  但以匈奴于边地,少食之下,难免来掠夺普通百姓,却是北地,还有西凉大部,边境漫长,难以相阻,而以接下来数年,西凉处于恢复期,不易兴战。

  想要让匈奴这个威胁结束,即如上次孔明来信,当首先让匈奴安定下来,居有定所,并行吏治。

  在此事上,可尝试同南匈奴沟通,将武威与北地之北,大部分地区,划为外附之地。

  于此地,于南匈奴接洽下,可设立官寺,而以畜牧、农事技术相助,再有匈奴部卒归附,自可渐渐安置。

  将来便是有西域外族来犯,或可立单独之匈奴兵,而以抵挡,卫我大汉江山!”

  刘釜所指示,刘杉,还有现在负责共同守卫本地安宁的高沛等将,于两侧马上,纷纷应声。

  在关乎匈奴问题上,一直是大汉的数百年朝政议题。

  这些年来,南匈奴虽归附于袁氏,但根本上的隐患,依旧没有解除。

  刘釜这次单独论起,除了想要解决西凉长久存在的危机,亦是想试验着吸纳匈奴,进而将北方辽阔之地,纳入凉州范围内,发展畜牧业,在稳定匈奴,为之兑换钱货外,借此良好的资源,解决军队的伙食等问题。

  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些年来,南中,蜀郡等绝大部分山河湖泊,都兴办起了规模养殖,在保障民生之外,为提生兵士伙食,进而提生兵士单兵战斗力,给予了极大作用。

  要有劲,必须有肉。

  在这方面,刘釜非常大方。

  遂于蜀内每半年的正常征兵中,很多普通家庭,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欲吃肉,入军营”。

  而以伙食最好、装备最佳,作战最勇,战绩最多的青衣军,一直是蜀地男儿,这数年来,争相加入的益州主力大军之一。

  回往射姑山大营,百里之路,大部人马,走走停停。

  当真正到达大营时,已经是日暮了。

  早得闻刘釜到来,此地新兵已然主动列队欢迎。

  无数的火把下,更是将整个射姑山大营,照射的亮入白昼。

  刘釜下马后,并未迅速回往帐内。

  而是来到兵士面前,态度亲切,同兵士聊天,问之家庭、年纪、营中训练诸事。

  谷歕这般态度,与主将高沛平时的严苛训练模样,形成鲜明对比。结合传闻,射姑山的新兵,无论来自何方,无论家庭出身,已然对刘釜这位主帅,充满了死心塌地。

  在刘釜言及凉州兵将来之职责,当为保家卫国,且当成为仁义之师时,校场上的数千兵士,齐声发出高喊:“吾等誓死效忠!”

  当夜,刘釜于射姑山大营,接见了全军曲以上将领,详细考察了大军于日常兵士训练诸事。

  等到次日,收到前方消息,知道袁尚率大部,已经到达北地交界之地时,刘釜即领刘杉、高沛、邓芝等将,往归德而去。

  十二月多的归德,同凉州大部分地区一样,充满了寒意。

  以滴水成冰来形容,亦为妥当。

  直到太阳初升,缓慢解冻之后,才有那么一丝丝暖意。

  归德作为北地重镇,也是同并州贸易的要塞。

  能看到道路两畔,便是严寒之下,也有商队行走。

  如益州蜀绣、茶叶等物,正是通过归德的商路,往并州,以及极北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