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开海一念起,刹那天地宽-第2/5页





        杨翰将事情全须全尾的禀报了一遍,尤其是陆来宣请缇骑们喝茶的事儿,也是事无巨细的说明。

        朱祁钰颇为肯定的说道:“不拿是对的,你要是拿了,就被他拉下水了。”

        “审讯的事,暂时放放,交给卢忠来做。”

        “明天陆来宣被抓的消息,就会散播开来,到时候必然是人心惶惶,京军会乘船至南昌府,江西总兵官会配合于少保戒严江西内外,各关设卡拿人。”

        “杨指挥再辛苦辛苦,你去抄家抓人,十八宗族,要整整齐齐的,一个都不少,清楚吗?”

        杨翰猛地站直了身子,大声的说道:“一个都不能少!”

        这一个月的时间杨翰也不是在吃干饭,他一直在走访调查,就等着京军到了和地方卫军配合戒严之后,开始拿人。

        杨翰领命之后,通过鸽路将陛下的命令传递到了江西诸府,收网行动,正式开始。

        朱祁钰则靠在软篾藤椅上,看着窗外的甘棠湖出神。

        他在思考一个问题。

        姚龙对着陆来宣说了句:百姓借米供养缙绅义门,却只能啜食秕糠以充饥!

        按大道理来讲,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吃得饱了,才能思考礼节和道德问题,缙绅义门吃不饱吗?

        他们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就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他们读书识字,他们穿着绫罗绸缎,坐在干净的大学堂里,甚至还有书童陪伴左右侍读。

        于谦是仕宦子孙,王复、王越是富贵子弟,姚龙是缙绅义门,可是这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就一个于谦、一个王复、一个王越、一个姚龙。

        问题出在了哪里?归根到底,应当是教育出了问题。

        襄王论公德议权利与义务,说大明只有私德,没有公德,说享受了权利,就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天下失序。

        理当如此。

        朱祁钰思虑再三才开口说道:“从书院开始,再到缙绅,这次抓了这么多人,把人都送去鸡笼岛吧。”

        朱祁钰原来打算把这些个先生,送到农庄去教百姓读书识字,但是思前想后,这帮人对朝廷怀恨在心,到了农庄,反而坏了大明的根基,索性把他们扔到鸡笼岛去。

        “臣领旨。”兴安领命,将石灰喷灯打的暗了一些说道:“陛下,该歇息了,高婕妤递了个条子说新谱了曲。”

        朱祁钰笑了笑摇头说道:“舟车劳顿,有些乏了,明日吧。”

        次日的清晨,天蒙蒙亮,杨翰便出发了,向着另外一处书院而去。

        而整个江西地面,马蹄声阵阵,缇骑们如同出笼的猛兽,奔向各大书院而去的同时,也开始查抄宗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