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太后心思-第2/3页
封谞很快就来了。
董太后当先问道:“汝可知前些时宫中发生的巫蛊事件?”
“臣有所耳闻。”封谞答道。
董太后点头,“将此事来龙去脉详细讲与我听。”
“此事臣也不过是听说,并不知其中详情。”封谞摇头,见太后要发作,他接着道:“据说此事已被天子下了封口令,尤其担心惊扰到太后,臣也是永乐宫之人,由此实在不知其中内情。”
封谞作为十常侍之一,此事前因后果自然清楚得很,可他为何要这么与董太后说呢?
正因为他了解此事,才不愿意参与太深。
此事毕竟是黄门令王甫为了构陷皇后宋氏而一手操办的,不论最终结果如何,对他封谞影响都不大。
相反若是此事败露,参与其中之人可讨不了好。
封谞虽然与王甫走得近,可不代表他愿意做王甫的棋子,冒大风险为其卖命,能为其行个方便就已经很好了。
宦党对外是一个整体,内部却卷的厉害。
“那汝以为何人知晓此事详情。”董太后相信了封谞的解释。
“永乐少府王萌今日进宫了,可能会来拜见太后,太后或可问他。”封谞按约定行了个方便。
董太后点了点头,永乐少府王萌是黄门令王甫的养子,的确可能知道此事。
董太后也不等王萌来拜见了,她直接差人去宣王萌来见。
王萌本就等着这一刻,由此来的也很快。
“下臣王萌拜见太后,愿太后千秋万岁,永享安乐。”王萌拜道。
这话要是刘宏听到大概会觉得别扭,但此时的确是一句吉祥话。
由于董太后居住的宫殿名为永乐宫,所以董太后又被称为永乐太后,“永乐”这两个字的寓意就是永享安乐。
“免礼平身!”董太后道。
王萌是外臣,一些礼节还是要到位的。
“敢问太后,有何事需要外臣效劳?”王萌佯装不知地问。
“也无甚大事,王少府今日进宫,可有要事?”
“如今天气渐热,臣需做些相应准备。”
两人有如程序般对答许久之后,董太后这才问起巫蛊之事。
王萌早有准备,于是按时间顺序,从天火案发讲起,仔仔细细地将与巫蛊事件相关的全部细节都给董太后讲了一遍。
包括本来隐秘的王旻遗书及皇后印鉴都说了出来。
当然,其言语之间少不了诬赖宋皇后,想将巫蛊之事彻底定死在宋皇后身上。
待王萌讲完之后,董太后总算明白了先前疑惑的很多问题。
虽然不知天子为何会封存此事,也不见处理皇后宋氏,可董太后觉得这事极有可能就是宋氏干的。
她有这个直觉,也认为宋氏有这个动机。
但为了保险起见,董太后在王萌离开之后,又遣人去找廷尉郭禧,要求查看当初廷尉府调查卷宗。
如今天子不在宫中,董太后有摄政之权,郭禧无法拒绝。
看完调查记录之后,董太后更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她本来就一直笃信谶纬之术,对巫蛊邪术害人也是深信不疑,想到去年天子重病卧床达数月之久,那不就是巫蛊在作祟吗?
董太后自认为看透了一切,但她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而是不断在心中权衡着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按说此事天子已经下了结论,她不该插手,可董太后始终觉得她应该做些什么,即是为皇帝,也是为她自己。
其实董太后此时心里并没有任何愤怒生气之类的情绪,相反非常平静。
她进入这皇宫虽然还不到十个年头,可经历的血雨腥风却不少,深知这权力中心的阴暗与残酷。
想当初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亭侯夫人,名义上是贵妇,却没什么地位和权力,甚至经常因为受穷而苦恼。
没曾想儿子刘宏却意外地成了大汉天子,她以为好日子来了,却被告知不能随儿子入宫享福,因为宫中已有一个真正大权在握的窦太后。
等到窦太后父女二人失势之后,她总算如愿以偿入宫成了皇太后,还没来得急效仿前辈临朝称制,却又被打了当头一棒——
她那刚被封为执金吾的亲兄长董宠竟然要被下狱处死,罪名为矫太后诏,也就是假传她这个太后的谕旨有所请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