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公车百工-第2/3页
“卿不必多想,卿之能力朕很清楚,只要忠于职事,公车署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朕此举亦是为了方便卿完成招贤之事。
话说回来,卿要尽快将公车署人手补充到位,然后派遣人员前往各州郡,一是探查各地应诏进展,二要宣传朕求才重才之心,三要督促相关郡县官吏配合行事。”
“遵旨!”蔡邕肃然道,“陛下若无其他吩咐,臣先告退。”
刘宏摆了摆手,示意蔡邕自便。
蔡邕躬身刚退两步,刘宏又想起一事,“对了,先前朕让卿与太常一同收集纸张用于太学初试及殿试之事,可否备齐?”
蔡邕停下脚步,答道:“臣等收集的蔡侯纸,能用于正常书写的比例太小。目前看,想完全供应策试所用恐有难度。臣等已联络考工室,加紧赶制。”
蔡邕说着,隐隐抬眼看了看刘宏,然后继续道:“即使能备齐,其成本恐怕亦会远远超出直接使用帛书。”
刘宏沉吟片刻,问道:“不合格纸张主要问题出在哪里?”
“墨汁在纸张之上太容易渗透。”
“目前合格的纸张已有多少?可够殿试所用?”
“合格纸张有一千出头,供给殿试绰绰有余。”蔡邕答道。
“既如此,纸张可暂停收集,朕再想想,卿先去忙吧。”
“臣告退。”蔡邕不再多言,告退而去。
刘宏拿起手边的一张纸,看了看上面的字迹,摇了摇头。
这张蔡侯纸还是宫中再三挑选才呈到他这里来的,质量都难以令人满意,可想而知一般的纸是什么状况。
纸在刘宏的诸多战略规划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纸不仅仅只是书写工具,在这个知识匮乏的时代,纸几乎就等同于知识。
而掌控了知识,就相当于掌控了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了舆论和知识话语权,这可是士族及世家盘踞朝野的生存之本。
要将纸变成知识的主要载体,就需要改进造纸技术,提升纸的质量和产量,恰恰对于刘宏这个穿越者来说,着实不是一件难事。
当前所用的造纸术是蔡伦所改进发明的,而这种技术和流程其实已经很完备了。
前世时,刘宏就听说,直到全面使用机械化造纸前,手工造纸所使用的技术流程依然与蔡伦的造纸术大同小异,那时已经是将近两千年之后了。
现在的纸张质量与后世相差太大的原因其实只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材料罢了,而恰巧刘宏知道哪些材料更适合用来造纸。
之所以先前刘宏没有直接派人造纸,而是让蔡邕去收集现有的纸张,一是因为当时还顾不上这事,二是因为造纸的整个流程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长,赶不上这次殿试。
不过现在是到了安排人着手造纸的时候了。
想到这里,刘宏喊来殿门口侍卫的史阿,问道:“今日轮值中常侍是谁?”
“王甫,程璜。”史阿答道。
“传他们进来。”
“唯!”史阿答着,转身去外面传唤。
自单独召见段颎及问政九臣之后,宦官殿外候旨就成了常例。
刘宏在批阅奏疏之时,不再要中常侍贴身陪同,而让所有轮值内侍都在殿外候着,无事禀报或无传唤不得入内,殿门口由史阿等虎贲卫守着。
不一会儿,王甫和程璜联袂而进,趋步到刘宏跟前拜道:
“臣王甫(程璜)恭问陛下安。”
“平身吧。”刘宏淡淡道,然后径直问:“宫内谁对制作蔡侯纸较为精通?”
二人对视一样,王甫答道:“掖庭令毕岚。”
“毕岚?”
刘宏念着这个名字,感觉有点熟悉,却一时没什么印象。
王甫提醒道:“毕岚一向喜欢捣鼓些小玩意儿,去岁时,他曾制作铜人铜钟和天禄虾蟆,当时陛下还厚赏了他来着。”
“噢。”刘宏装作记起来的样子,“汝等可知毕岚现在在捣鼓些什么?”
“听说想做一个汲水洒水用的水车。”这次程璜抢先答道。
“这奴才不错!”刘宏点头赞了一句。
王甫二人都知道毕岚平时捣鼓这些奇淫巧技,不仅仅是因为兴趣,最主要的是为了拍天子马屁,没想到他这马屁还真拍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