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天灾异象乱人心-第3/3页



  毕竟光武帝就是最成功的榜样,后世袁术称帝、魏代汉、晋代魏都是这么操作的,连黄巾叛乱也是如此。

  想当初,董仲舒提出“皇权天授,天人感应”之说,其实别有用心。

  在天人感应大行其道之前,天子只是“受命于天”,所谓“天父,地母,王为天之子”,那时的天子是天的代言人,以无上的尊贵命格及权威行使天命,不受束缚。

  而天人感应学说里,天子的概念被有目的地拓展了,天子不再是单向的承继天命,天子的行为还会反向被天所感应到,然后天意以人世的灾祥来做出回应。

  于是天子就这样被限制住了,而天子所代表的皇权也被套了个笼子。

  这个笼子的名字叫做“天”,天通过“天人感应”来授权并对人事施加影响。

  天意究竟如何呢?

  这个解释权却在掌控知识与舆论的饱学儒生及他们背后的大儒名士手中,就这样一环套一环,皇权不知不觉中彻底为儒家所圈禁。

  再说简单点,就是董仲舒将皇帝神化为“代天授命”的天子的同时,头顶上却多了一个可以管他的“天”,天子如果乱来,天就会降罪;

  那么怎样算乱来,天如何降罪,又为什么会降罪呢?这就得问儒生了。

  这样拐个弯,如其说是天管天子,不如说是儒家管住了天子。

  而汉武帝也是个聪明人,他重用董仲舒,独尊儒术,却并没有掉入儒家的陷阱,只是利用儒学为自己的集权服务,取了其中政体礼制、皇权天授及大一统思想,而坚决摒弃了“天人感应”这等看似甜蜜的毒药。

  虽说汉武帝有着超凡的政治智慧,却还是少了点远见,大概英明神武的汉武帝也没想到,他的不成器的子孙反而把他丢弃的东西当成了宝,自己把脖子伸进了套索之中。

  从这方面说,汉武帝和光武帝虽然得到了好处,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却也都在无意中成了榜样,坑害了子孙。

  这几天里,刘宏早已想透了这些,可是却没法彻底解决其中的隐患。

  因为他一不能否定自己作为大汉天子的合法性,二不能完全抛弃“白虎通义”这卷祖制神书。

  当然,最关键的。

  还是他目前对朝廷内外的掌控度不够,没有能一言而改变祖制及天下舆论的威望。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小灾异对皇权的不利影射。

  想到这里,刘宏再次翻了翻面前成堆的奏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