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七章 恢复意识



  无数破碎的、宛如眼球般的阴影卷动着组合在一起,凝聚出了一只乌鸦的形状。

  一个朦胧的意识组合起来——

  我是谁?

  “尧言?”

  我为什么是尧言?

  因为记忆?

  记忆是什么?记忆重要吗?

  没有了这份记忆,我能算是尧言吗?

  不,最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是“尧言”?

  是不是尧言重要吗?

  嗯,不,关键应该是“我是尧言”,“尧言=我”。

  这是基于自我保护,自我定位的想法?

  因为人类用于思考的器官,其作用本身是用于管理身体,因为这样的惯性,在拥有所谓的自由意志之后,还是因为惯性而形成了路径依赖?

  从外部原因来说,是不以自身安全为第一优先级的,会被淘汰掉。

  所以是因为安全感?

  从原因上来说,从生理上说,人们会对未知的事物产生一定程度的警戒。

  因为安全感。

  但是,核心实际上是这个人意识到了自己“忘记了一些事情”,意识到自己“不知道”。

  比如失去记忆,人们如果把很多东西都忘记了,甚至包括自己忘记了什么事情,那此事会出现的恐惧和不安反而会少于知道的情况。

  会去追求“我是谁”,这本身就是人类的缺陷,是人类受到身体影响的证明。

  只是,我会这么思考,也是不是有一个“受到外物影响不安全”、“可能有害”的预设呢?

  我,到底什么?

  为什么我会认为我应该继续思考下去?

  我,为什么要思考?

  会对停止思考感到恐惧,是因为安全感。

  对“死亡”的投射吗?

  将停止思考等价于停止了生命?

  底层逻辑源自于身体。

  那么,我应该如何做呢?

  继续思考?寻找原因?

  不,为什么要寻找原因,原因重要吗?

  也不对,“重要”这个判断为什么会存在?

  对了,我想起来了。

  “我”应该给“自己”锚定了一个存在的意义。

  失去这个意义,“我”可能会放弃一切,也可能会失去选择的标准,失去判断的能力。

  只是,判断的能力有什么意义吗?

  我又为什么会思考这个问题呢?

  为什么要问为什么?因为求知欲?

  但“我”应该没有求知欲这种东西......

  纷乱的思绪互相绞合,仿佛无数眼球的阴影卷动着而形成的“乌鸦”,轮廓分散又重组,扩散又聚合。

  或许是十几分钟,又或许是十几天,十几年,尧言逐渐“恢复”了意识。

  入眼的,是与天空连成一片,无数星点映射着的平静水面。

  逐渐清晰的意识,让尧言不由得沉默了片刻。

  原来如此。

  他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自己“那么特殊”。

  为什么其他的“精神生物”,都有自己的欲望或者执念。

  而是因为,没有自己欲望和执念的“精神生物”,可能都已经消失了。

  没有“自我”,没有组合出“自我”的意愿,精神甚至都无法凝聚。

  就算有复活的能力,甚至也会因为没有动力而导致不去进行。

  “是生是死,并不重要”

  失去动力之后,就会处于一种这样的精神状态。

  这是人类很容易理解,但又很难理解的事情。

  前者指的是了解原因,后者偏向“认同”的意思。

  人类可以被欺骗,那么也就代表着,也可以误导自己,可以自我欺骗。

  望着水面,他不由得开始回想着自己之前遭遇的事情。

  缺陷,就代表着可操作性大。

  如果完全按照100%的判断依据,需要“完全一样”,才达成判断,那么,的确会非常严谨。

  但这样也就丢失了空间,会变得死板。

  优点是精准,缺点是死板。

  但......“死板”这个词本身就是带着价值观判断的,一个有褒贬的词。

  褒义贬义是最简单,最容易被判断和发觉的一类词,但也是最容易感染人的。

  可以通过这类描述,来让目标产生“被攻击”、“臣服”之类的判断。

  至于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