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防卫战争-第3/7页



  “也就是说,”

  小操祈摇晃了一下手中的遥控器,许多国际上报道的舆论出现在军官们面前的屏幕上。

  “在战况大好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军力是违背我们的国际立场的。如果在减少兵力的情况下还是推进到了敌方本土,那就可以控制舆论导向到「面对进一步加大的压力,我军迫不得已推进到敌方本土减少施压」哦☆。”

  “而且,”

  一夜敲击了几下屏幕,几篇关于在俄罗斯境内的无人侦察机传回的报告显示在屏幕上,这几架无人机的用途与卫星监视网和其他军方派出的无人机不同,不是为了监视敌军动向,而是为了探查西伯利亚平原附近老百姓的生活状况。

  “对方估计也觉得我们会加快推进。对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士兵和物资加大‘侵略’力度。正如各位所见,他们已经开始急急忙忙的强行动员了。我们需要给他们时间,让这种行为成为他们的战略定式。这样,我们就能获得「解救在集中营里深受苦难的一般民众」这一合理介入俄罗斯本土的理由。”

  毕竟这场战争的重点从最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政治对抗以及科学、魔法侧的对抗。前者一夜还可以和在座的军官们说说,后者就只能靠自己和小操祈两个知情者来引导了。

  “空军那边不需要我们费太多心,主要是海军。学园都市没有完整的独立海军,中国和印度已经帮忙支撑住大陆战场了,不能再欠更多人情,这部分只能靠协力机构研发的舰艇。海上防线和补给线确保的状况如何?”

  顺应着总指挥官询问的声音,众多的情报展露在众人面前。

  ---------------------------------------------------------------------------------------------------------

  避开激战区的日本海,从太平洋绕了一个大圈,俄罗斯海军潜艇终于来到印度尼西亚近海。

  他们并不是在准备发动奇袭攻击,对学园都市发射弹道核导弹。

  他们已经用各种角度,发射过无数发弹道导弹了,结果全被精准地击落。导弹多半都是在大气层外遭到迎击,其中还有导弹在发射后五秒,就被「不明闪光」吹离轨道。

  从现有的导弹开发历史来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人类建立起的迎击系统中,集结了各类科学技术,但即使如此也无法达到百发百中的准确度。所谓的弹道导弹对策,实行的理论基本上应该是以「在政治上多方考虑,以避免遭人发射核导弹攻击」。

  关于这点的对策,应该由上面的人负责考虑。

  一个国家具有有效核打击的指标众说纷纭,但大致都具有五点。其一核投送能力:你总得能打到对面;其二核制造能力:总不能打光了库存就坐以待毙,还得造新的;其三反导弹能力:小孩子打架都知道护着自己的头,打架不能只挥拳头;其四突破防御能力:你挥的拳头全都被挡下来了,那除了自己累以外就没意义了;其五二次打击能力:被打了一拳之后还能一拳打回去的能力。

  世界上最早具备了这五项指标的国家,就是冷战的二极。从第五点来看,核战争的发生前提就是“我们能互相炸,被炸了还能接着还手。”

  但现在的局势是,俄罗斯的拳头打不过来,学园都市不挥拳头(也没有‘拳头’)。听起来就像是一个格斗冠军对待一个小孩子一样的态度,变相来说,二者的技术差距就是大到连一个世纪前定下的基准都完全推翻的水准。

  再怎么蠢,军方高层也能看出继续发射核导弹只是单纯的浪费军费了。

  在印度尼西亚近海展开阵线的潜艇,目的是在截断补给路线。

  学园都市,应该说日本基本上是一个岛国。和俄罗斯不同,资源非常缺乏。他们肯定没想过这场战争会变成持久战,既然如此,只要切断海外运来的补给物资,就能瞬间让他们的资源陷入枯竭,这种战术将会很有效。

  他们无法永远以万全的状态,来操弄科学技术。

  当能量来源被切断,就是他们的忌日。

  潜艇里的他们这么想着。

  为了不错过任何一艘运输船,他们特地准备了二十艘以上的潜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