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李渊的决定-第2/3页
因为这层关系,李渊幼年与杨爽长相往来,交情甚笃。
回过神来,李渊摇头道:“平阳当慎言,此喻不详。”
平阳公主这才想起来,卫王杨爽位列宰辅之后才两个月就病逝了,年仅二十五岁……的确不合适,李善明年才加冠呢。
年初雁门大捷时候,就有李怀仁似冠军侯的流言蜚语了,再拿杨爽来对比……这是怕人不死啊。
平阳公主想了想,又继续说:“前隋杨义臣也曾出任宰辅。”
李渊忍不住笑了,真难为女儿找了个杨义臣来比较……这位的确比较合适,同样年纪轻轻就破突厥,胜吐谷浑,曾出任宗正卿,杨坚在位期间曾经出任门下省侍中,位列宰辅。
平阳公主说起此人,最重要的是,杨义臣本姓尉迟,得杨坚信重,赐姓杨,列入宗室,视若堂孙。
杨义臣可以,李善自然也应该可以……都不是皇家血脉。
不过李渊嘴上没说,但心里是不太认同的……北齐、北周再到隋朝,宗室子弟多出任宰辅,手握大权,以至于常常君权旁落,甚至改朝换代。
当年宇文泰病逝,嫡长子年幼,托付侄儿宇文护,结果呢,这位宇文护先后毒杀三帝。
“日后再说吧。”李渊顿了顿,笑着说:“如今怀仁出任司农卿,应该不会再折腾了。”
平阳公主微微颔首,“此事不急于一时,怀仁也不心急。”
嘴里这么说着,平阳公主却觉得“不会再折腾了”这句话可能有问题……善口口声声说每次都是被逼的,事后大家也都认可。
但问题是,从山东到长安,再从长安到代州、朔州,每次你都是被逼的?
就算每次都是被逼得,那也是你的问题了。
李渊斜斜靠在软榻上,笑问道:“怀仁真的不心急?”
“真的。”平阳公主平静的说:“怀仁亲口所言,明年才加冠,而父亲虽年过五旬,但身强体健,尚能驱马骑射。”
“哈哈哈!”李渊大笑起来。
李渊对李善观感很好的原因很复杂,行事作风、政治立场各个方面都有,不愿涉入夺嫡之争……那是因为当今陛下春秋正隆。
这如何不讨人喜欢呢?
平阳公主心想,怀仁的话以后得留点神,口口声声不擅媚上……
父女俩闲聊了好一阵,平阳公主起身拜别,李渊招招手,沉吟片刻后道:“便是苏定方吧。”
平阳公主有些诧异,“父亲,无需此时……可再加考量,毕竟苏定方资历不深。”
“便是他了。”李渊笑着问:“怀仁还不知晓吧?”
“自然不知晓,如今除了父亲,只有嗣昌知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