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此题无解-第4/5页





    这个阅读理解就是节选的加西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开篇。

    同时将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线扣成了一个回环,巧妙设置了悬念。

    同时冰块也是全书的缩影,从看冰块开始,从忆起冰块结束。

    也是文学界公认的经典开篇,被无数人模仿。

    知识储备不足的人大多不喜欢这本书,因为读不懂。

    但是对拉丁美洲被殖民的历史尚有一丝了解的人,都能读懂其中蕴含的深刻隐喻。

    苏松屹第一次读就很喜欢,反复看了很多遍,各个译本都看过,最喜欢的是黄锦炎等人的合译版。

    所以,整个段落朗诵并翻译下来,和译本无异,没有任何差错,堪称完美。

    苏松屹的声音是很好听的,字正腔圆,普通话流利标准,女孩们听得都有些入迷。

    当他完整地把全篇翻译出来之后,即便是对英语一窍不通的同学都无需校正后面的选题,直接了当地勾选出了正确的答案。

    “这个阅读理解不需要我讲了吧?他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英语老师微微笑着,示意他坐下,班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有时候这个老师会偷懒,让苏松屹代她讲课,这样既高效又省力。

    每当苏松屹讲课的时候,班上的女同学们都会格外认真,谁会不喜欢好看的小哥哥呢?

    另一边,高三二班的数学课上,不苟言笑的数学老师讲着各种复杂的公式和定理。

    数学是一种神秘又伟大的语言,对数学了解得越多,越能知晓它的伟大。

    但看着那些复杂的证明题,闵玉婵情愿做一个庸人。

    很多线明明就是平行的,瞎子都能看得出来它们就是平行,却还要大费周章地证明它们是平行。

    这并不可气,可气的是你根本证明不出来。

    不过一想到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大牛,穷极一生最伟大的成就也只是证明了1+2,仍旧没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她心里又觉得平衡了不少。

    “怎么不做了?”

    方知嬅见闵玉婵放下了笔,轻轻问道。

    “证明不出来。”

    闵玉婵悠悠一叹。

    “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吗?喏~这样做一条垂直的线,先证明这两条边相等,再证明两个夹角相等,最后得出它是菱形。”

    “再作辅助线,求出这个立方体下面的角度,就可以证明它也是菱形,上下两条线就是平行的了。”

    方知嬅一边说,一边拿起笔在她的练习册上画了两条辅助线,并标注了角度。

    “这样不就可以证明出来了吗?笨死了。”

    闵玉婵听着,撅着嘴没好气地道:“1+1=2简单吧?过了几百年,都没有人能证明出来,我不会一道证明题怎么了?这不是很合理吗?”

    “你这是在偷换概念!”

    方知嬅微微蹙眉。

    “证明1+1=2,只是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其中一个步骤而已,真正要证明的是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

    “再说了,证明1+1=2和计算1+1=2是两码事。”

    方知嬅一本正经地道。

    “嗯嗯,你说得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