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识事务者为俊杰-第2/3页
这一战,杜伏威损失超过五千人,光是中低层的军官就死了上百人,伤亡之惨重,连高不凡都十分震惊。
正如杜伏威所料,高不凡之所以没动杜伏威的人,派他率领原班人
马攻打沈法兴,的确是对杜伏威的一个考验,既是对其忠心的考验,也是对其能力的考验,如今看来,杜伏威的忠心是没有问题了,而能力则还有待观察。
「尉迟将军听令,朕命你明日率水师渡江拿下京口(镇江)!」高不凡把尉迟恭召进御帐中命令道。
尉迟恭立即领命离开了,崔九龄忍不住道:「皇上,现在出兵会不会早了点?」
凌敬、宋正本、温彦博等人纷纷点头附和,显然,他们也认为出兵早了,至少要等杜伏威的人手消耗过半才出兵的,这种枭雄本身就不好控制,而皇上为了表示大度和信任,又没去动杜伏威的人,如今正好借此机会大量消耗削弱杜伏威,最好让杜伏威手下的骨干都战死掉,到时就能以补缺的名义往杜伏威的部队里安插人手,达到彻底控制他的目的。
正所谓慈不掌兵,凌敬等人都是见惯了风浪的狠人,而作为齐国的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自然要为齐国的利益着想,只要对吾皇有利的,管你杜伏威死多少人,即便你杜伏威死了也无所谓。
但是,高不凡有自己做人的原则,既然杜伏威已经表现出应有的忠心,而自己如果还趁机削弱他,让他手下的弟兄白白送死,首先良心上便过意不去,其次,杜伏威即便嘴上不说,心里就真的没有点想法吗?这必然会为日后埋下祸根!
既然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拿下江宁城,为什么要多付出白白的牺牲呢?而且这还会令到投诚之人心寒!
在高不凡看来,这种所谓的帝王手段是得不偿失的,而且区区一个杜伏威,根本不需要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去削弱他,所以高不凡摇头道:「不早了,时机刚刚好!」
众谋士闻言便不好再多说了,好在,杜伏威已经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也初步证明了他的忠心。
第二日,尉迟恭率领水师渡过长江,与沈法兴儿子沈纶所率的水师激战于长江之上,大破之,随即登陆占领了京口,沈纶率残兵逃往晋陵,即现在的江苏常州一带。
京口失守的消息传至,江宁城中的沈法兴不由惊得魂飞魄散,哪里还坐得住,当晚便弃了江宁城,率着万余人马急急逃离丹阳郡,赶往晋陵与儿子沈纶会合。
杜伏威随即率军攻入了江宁城,命人在城头插上了高齐的旗帜。这个时候,杜伏威也终于松了口气,因为若再强攻下去,即便最后能攻下江宁城,他手下的弟兄至少会死掉一半,不过他也做好了牺牲一半弟兄的准备,幸好,尉迟恭及时出手了,一举攻陷了京口,吓得沈法兴连夜弃城逃跑。
尉迟恭之所以及时出手,肯定不会是他自己自作主张,原因只会有一个,那就是高长卿下令了,杜伏威对此深知肚明,所以心存感激,同时更加坚定地认为当初投降的决定是对的。高长卿此子有明主之姿,有仁君气度,身边能聚集起那么多的能人异士,的确不是偶然啊!
江宁城一破,沈法兴一逃,整个丹阳郡下属的州县便都纷纷投降了,杜伏威派人向高不凡报捷。高不凡龙颜大悦,下旨嘉奖,并且犒赏杜伏威的部下,后者亲自赶到江都城谢恩,还主动提出由朝廷发饷给自己的部队,十分之上道。
高不凡欣然同意了,派了崔九龄担任杜伏威的行军长史,掌内务。
俗语说得好啊,有奶便是娘,谁发工资听谁的,将士也是如此,谁发饷听谁的,以后杜伏威本人,以及他麾下的将士都将从朝廷直接领取薪水,久而久之,杜伏威的部队自然也就成了朝廷的军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