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朱元璋大惊!



  经济,是一个国和家,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对一个家庭而言,贫贱夫妻百事衰,钱也许不是万能的,但它是幸福的基础,有了它,你才能去追求幸福。

  对一个国家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朱雄英心中想着的,明年要怎么为这个古老的国度增加收益,事实上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至少他能够保证,追加大明水师的二百万预算支出不会加重朝廷明年的财政负担。

  有了朱雄英的这句话,那些守旧的大臣也便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追加大明水师二百万经费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轮到吏部。

  吏部为六部之首,主要是管理官员的一个部门,类似于今日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的预算,主要集中在中央以及各地方官员的俸禄上,对于吏部提出来的预算,众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意见,因为那些都是必须要花的钱。

  接下来轮到礼部。

  礼部也没什么好说的,都是些按部就班的事情,大都是典礼事务,还有就是明年开春三年一度的科举。

  科举,是这个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他扩张了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朝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朱元璋对此也是十分的重视。

  对于礼部提出来的预算,众人也没有什么异议。

  接下来轮到刑部,刑部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这个部门并不是需要花费大量支出的部门。

  虽说只是一个小朝会,但却决定着大明朝未来一年发展的方向,所以许多事情讨论起来非常的繁琐,四个部门汇报完毕,时间便已经来到了正午时分。

  朱元璋按制对群臣开恩,又要尚膳监准备好午膳,君臣们简单的进了一些膳食,就又继续开会。

  接下来的是工部。

  工部涉及财政方面的事情就非常的多。

  目前朝廷在修建的重点项目,其一是北疆长城防线。

  其二是新安江和太湖的防洪大坝,明朝的桥梁防洪技艺已经足够高超。

  其三便是重点治理京杭大运河,开凿清江浦、整治吕梁和百步二洪、开辟台州白塔河航线;

  其四是引黄济运正常,黄河水给京杭运河提供了充足水源,保障了漕运的畅通。

  当然,北平府燕王朱棣也命宋礼整治了会通河,以沟通江南到北平的水上交通线。

  此航线开辟之后,北方经济顷刻被江南带动起来。

  朱棣并非只会带兵打仗,治理地方的眼光也都颇为毒辣。

  除了水陆开辟之外,陆地道路建设,在各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建设,许多地方的官道,一到雨雪天,便车马无法前行,对此各地方也开始平铺石子路,以促进交通运输。

  钟山皇陵、皇宫,各地方的孔庙、祭坛等,也都在抓紧建造。

  工部的汇报相对来说要相对繁琐许多,特别在汇报工程的时候,更是繁琐且枯燥,但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关乎到民生,国防,祭祀等方方面面。

  不得不说,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基建大国。

  但就是在这些工程当中,容易滋生贪腐,朱雄英一边听着工部的汇报,一边在心里寻思着,要怎么让这些工程建设更加一目了然,减少其中的贪墨……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几个部门汇报完毕,接下来便是财政的大头,户部。

  户部尚书赵勉出列,汇报的事情很多很杂。

  牵扯到了田地,户籍,赋税等问题,这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明年的春耕。

  对于这个问题,朱雄英也是非常的关注。

  因为他想要在明年春耕的时候推广红薯的种植。

  当今世道,虽也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可古人的所谓太平盛世,指标是极低的,一个灾殃到来,依旧有无数人食不果腹,会有无数人成为道旁的森森白骨。

  而农民又是最保守的群体,更何况是这个时代的农民,对他们而言,即便眼下天象反常,又发生了大旱,种麦子极有可能颗粒无收,他们也绝不敢轻易种植其他的作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