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吃货乐安公主-第2/5页





    在供销社里买一身衣服,不但价格更低廉,而且还耐穿,漂亮……

    所以,所到之处,把其他成衣店和布行都挤对得没了生意。

    唯有供销社这边,畅销无比。

    每天,都有大量货物从强地运出,通过这条路,运进京师,进而运到各地去。

    一个个商队,让这条路变得更加繁忙。

    乐安公主主仆两人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一个茶馆,既卖茶,也卖饭,旁边竟然还开着一个小店,卖路上所需的各种东西,包括千层底的鞋子,雨伞,甚至还有瓶装的水……

    乐安公主感到好奇,在小店里歇歇脚。

    她看什么都稀罕,看到什么都想买,一会儿功夫,就挑选了一大包,让秋晴付了账。

    “这是什么好吃的?好香啊!”

    乐安公主抽了抽鼻子。

    这个小吃店门口挂着一面旗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面”字。

    乐安公主看到,店主站在一块铁皮的案子面前,揉着一块面,切下一块,然后,不断把那块面拉来拉去,甩来甩去,在案子上摔得咣咣响。

    很快,一团面就变成了一根根的面条。

    “哇!好神奇啊!”

    乐安公主眼睛一亮,拍手叫好。

    “店家,这是什么面?怎么是用手拉的?”乐安公主问道。

    “嘿嘿!这叫做兰州拉面,是大帅从河西走廊学来,教给我们做的。这位公子要不要来一碗尝一尝?有大碗,有小碗。小碗三文钱,大碗五文钱。如果要加肉的话,钱另算,一两肉两文钱。”店家说道。

    这兰州拉面,自然是赵诚带来的。

    此时,还没有兰州拉面呢!

    关于兰州拉面,有史料记载的是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人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

    而且,在兰州也并没有什么兰州拉面,当地人都是叫牛肉面。

    经后人陈和声、马宝子等人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

    1999年,兰州牛肉面被国家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试点推广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面”。

    开遍全国的兰州拉面,其实从业者青海人反而倒多一些。

    总而言之,正宗的兰州拉面,是清朝以后才有的。

    现在,赵诚提前把这种美食给带来推广开了。

    一方面,是随着强地基建的加强,产生了很多工作岗位,大家挣了钱,吃饱了饭之后,就开始追求美味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赵诚实在是嘴馋,自己也想吃兰州拉面。

    至于兰州拉面这个名字……出于尊敬,赵诚决定,依旧叫做兰州拉面,而没有叫做什么大帅面之类的。

    “大帅?你说的大帅,是强地的赵诚吗?”乐安公主问道。

    “当然了!除了这个大帅,还能有哪个大帅?”店家一副理所当然的语气。

    “既然是赵诚教的,那味道肯定错不了。我要两小碗,都要加肉的。”

    乐安公主闻着这香味儿,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最主要,她对赵城这个吃货节的金字招牌,是十分有信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