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重视农耕,推广玉米-第4/5页





    但说亩产千斤,这也太夸张了吧?

    而且,玉蜀黍的味道,可不怎么样啊!

    不过,他当然不会让人看出他的心思来。

    那些人虽然依旧有些忐忑,不太相信这玉蜀黍能打那么多粮食,但这是赵大帅的命令,他们也没办法。

    领了牲口,领了种子……

    “这玉蜀黍的种子,比咱们平时见过的玉蜀黍,颗粒要大得多啊!咱们也不指望一亩地产上千斤那么多,能多打个三五斗的,就是老天保佑了!”

    那个老农牵着牛,看着牛车上一袋子玉蜀黍的种子,金灿灿的,不由眼中又带着希翼的光芒了。

    至于玉蜀黍好吃不好吃,其实没关系。

    这年头,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已经谢天谢地了,难道还敢指望天天吃白面馒头不成?

    ……

    “我们要鼓励老百姓开手工作坊,比如制作牛肉干,就很好啊!女真人留下大批牲口,其实咱们用不了那么多牲口,可以宰杀一部分,制作成牛肉干,马肉干。”

    大政殿,赵诚在跟大帅府的要员们开会。

    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基础的文武班底了。

    几十个文官,都是盛京一带的读书人。

    赵诚选人的要求不高,不看是否有功名,只要读书认字的,都有资格来大帅府应聘。

    这自然让一些有功名的读书人感到不满。

    如果在大明境内的话,可想而知,肯定会遭到巨大的压力。

    但在盛京,征讨军屠刀上的血还没干呢!

    那些读书人自然不敢闹事。

    所以,赵诚的政策倒也顺利。

    来应聘的读书人,足足有数百人之多。

    赵诚亲自面试,从其中选出了这几十人。

    古代读书人本来就少。

    又是从十个读书人中,才能选出一个来。

    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

    现在赵诚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带在身边,让他们看看他是怎么做事的。

    在实践中学习,渐渐跟上他的步伐,理解他的思想。

    “大帅,属下有话说。”

    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

    赵诚看了一眼,这是他新任命的财政署署长,叫做马柱国。

    对马柱国这个人,赵诚是有些记忆的,这也是历史上的一个牛人。

    在顺治朝,清军入关之后,马柱国是首任两江总督。

    而且,他干得还不错。

    清军入关,因为占领江南时的一些极端手段,驻军跟当地百姓关系一直不和睦。

    马柱国安抚百姓,很快使军民之间相安无事。

    马柱国身为汉人,在满清入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他本身出生在女真人统治下的辽东地区,所以,那么做也算是无可厚非。

    赵诚本来以为,像马柱国这样的人,应该跟着范文程跑了才对。

    在面试的时候,突然看到马柱国的名字,颇为惊喜。

    问过之后才知道,此时的马柱国,才刚刚十九岁,正在文馆任职,这算是非常清水的部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