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下赫图阿拉-第2/8页





        这里并不是荒山野岭,也不是贫穷落后。

        这里,房屋连绵,可以看到一个个作坊冒着青烟。

        人们显然刚刚得到有敌军压境的消息,正在四散混乱着逃跑。

        可以想象,平常时节,这里绝对是非常繁忙的。

        铁匠作坊,弓匠作坊,制甲的工坊……

        绵延出去几公里远。

        在大明境内,赵诚都没有看到过这种景象。

        “难怪女真人的装备,比明军要精良得多!”

        赵诚感慨一声。

        其实到了崇祯中后期,满清制造兵器的能力,已经比大明还要更强。

        清军有女真八旗数万人,另外还有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几十万大军,都能穿上棉甲,弓箭武器充足,甚至还能批量制造红夷大炮。

        他们的制造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当然,这算不上工业体系。

        但是,赫图阿拉和盛京大批的作坊,以及大量从大明掳掠来的匠人,支撑起了这个制造体系。

        清军的装备,比明军的装备要精良得多。

        “烧掉!把这些作坊,全都烧掉!敢有阻挡和抵抗的,当场击毙!喊话所有人,跟着王师走!管饭吃!王师需要他们为我们做工!不跟着王师走的,一律算作卖国贼,汉奸,杀!”

        赵诚一声令下。

        这些作坊,他用不上。但是,对于鞑子们来说,却是生存的根本。

        没有了这些作坊,鞑子们的武器生产就跟不上了,弓箭也好,盔甲也罢,用一套少一套。

        鞑子们并不是天生不怕死。

        他们跟明军作战异常勇猛,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死不了。

        那些披甲人,身上都披着两层甲,甚至三层甲。

        明军的抬枪威力跟放炮差不多,打出去的枪子散乱无礼,准头差威力小。偶尔命中,也被棉甲给挡下来了。

        这是鞑子们“不怕死”的重要原因。

        现在,赵诚就要摧毁他们的底气。

        他兑换了一桶桶的汽油,大喇叭喊过话之后,不管人是否从房屋里出来了,立刻放火烧屋。

        “不要有任何的妇人之仁。这不是和平年代,这是战争!在战场上,对敌人任何的仁慈,付出的代价,都可能是牺牲我们士兵的生命!

        我是你们的主帅,我只需要对你们负责就行!我只需要对你们的生命负责!你们不是不能牺牲,而是要牺牲得有价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