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八旗大军出动-第2/3页



正好借住他们的力量对抗三大贝勒。

莽古尔泰在御前拔刀之后,更是被他列入了必杀的黑名单。

现在正蓝旗突然吃败仗,皇太极自然是高兴。

但他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太对。

“什么?莽古尔泰已经战死,正蓝旗完全被打垮掉了?”

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总共收拢到正蓝旗八百多残兵而已。

八千人,最后只收拢到八百多残兵……

这是什么概念?

从此之后,正蓝旗除名了啊!

皇太极面色阴沉。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他不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达到目标。

“去!请范先生来。”

难道明廷大用兵,想要跟他们金国决战?

虽然他审问过逃兵,大家众口一词,都说打败霸气的,只有一千多明军。

但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皇太极依旧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很快,一个身穿长袍,气质儒雅的男子来到大帐。

“小民范永斗,见过大汗。”

范永斗朝着皇太极微微一躬。

“先生客气了!”

皇太极快步上前,搀扶着范永斗的双手。

“先生是我大金国的贵客,是我皇太极的朋友,不用如此见外。”

不得不说,此时的女真虽然残暴无比,动辄屠城,但作为一个正在冉冉上升期的政权,相对于蒙古、大明,甚至是流民的李自成政权等,都是更有活力的。

皇太极很注重人才的为我所用。

投降过去的明军,往往从一打就散,变得能征善战。

大批大明工匠,带着技术为满清铸造兵器,战甲……

那不仅仅是偶然。

“这次请先生来,是想问明廷是否有意对我金国用兵?在宣府镇,是否有大军集结,或者粮草调运的迹象?”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想要跟金国决战的话,那就是国战。

动静肯定小不了。

范永斗早就听说了正蓝旗的事情,在进大帐之前就有所预料。

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就回答道:

“大汗,据小民所知,明廷并没有对贵国用兵的打算。在宣府镇,也没有大军集结,或者是粮草调运的迹象。

明廷现在国库空虚,捉襟见肘。全国流民遍地,起义不断。崇祯帝忙着各处镇压反贼尚且忙不过来,根本就无暇来顾及关外的事情。

更何况,他们根本就无粮可调,无兵可用。”

这就是崇祯朝最尴尬的地方。

十几年来,没有发动过对建奴大规模的反击。

因为没钱没粮,穷到连开拔钱都发不起。

“这就奇怪了。难道明军真的只有一千多人?”皇太极的眉头皱了起来。

“大汗可是在为正蓝旗的战事着恼?”范永斗问道。

“不错。”皇太极点点头。

“如果是为此的话,小民倒是有些话要说。”

“哦?先生请讲!”皇太极一副很谦虚的姿态。

“跟正蓝旗遭遇的这支明军,叫做强地军。对于这强地军,小民有所耳闻。

他们是最近才崛起的。据说是在怀安卫南,一个叫做强地的小地方。

只不过一个百户所之地,但非常富庶。

他们的百户官叫做赵诚的,得到了诸葛武侯和墨家的传承,最擅长造诸葛神器。

他们全军都装备诸葛神器。据说有诸葛神铳,可以快速击发,能击杀数百步外的强地,即便是批三层甲也不能挡。

真的是犀利无比!更有各种珍奇玩物,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据说有神物,夜晚如明月高悬,亮如白昼。”

范家是山西的商人。

他们做生意,最主要的路线就是从山西经宣府,到关外这一条线路。

对于强地的崛起,范家自然是听说过了。

“诸葛武侯和墨家的传承?”

皇太极一听精神了。

他跟他爹努尔哈赤一样,都喜欢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是最为佩服和崇拜的。

“先生觉得,这是谬传还是事实?”

其实皇太极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了。

他听正蓝旗败退回来的残兵说过,当时,明军阵营突然升起几个太阳来,把夜晚照得跟白昼一样。

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识过这个,一时间都被吓住了,所以,瞬间崩溃。

要不然的话,正蓝旗那么多人,也没有那么容易就战败的。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必然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传言即便有所夸张,但想来那个叫做赵诚的百户,的确是获得了诸葛武侯的传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