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余音绕梁(一)-第2/3页
黄褂长者审时度势后,居然神奇般将身旁山涧美景融入到当前棋局中,漫不经心地在西边大本营下出不可言状的一子。
红褂长者研判过后,微笑道:“石公这一手‘非子牧马’看似山鸡舞镜,实则蓄势待发,真是非同凡响,对我南边这块棋可是含有非分之想啊!”
他连用三个“非”字后,随即在己棋占优的南边又布下一子。非子是上古部族首领颛顼的后裔,其先祖伯益(一作伯翳,亦称大费)辅佐舜帝驯服众多鸟兽、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其为嬴姓。周穆王时期(公元前976年—公元前922年),伯益后裔造父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周穆王将赵城赐封给造父,造父的族人以此为氏,称赵氏,即为嬴姓、赵氏。
周孝王时期(公元前891年―公元前886年),造父的侄孙非子居住在犬丘(今咸阳兴平),喜欢马和牲畜,善于喂养繁殖,周孝王便让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间这块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场主管马匹。非子受命之后尽职尽责,没过几年不仅使马匹数目大大增加且把马养的雄峻无比,故而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草茂鹿鸣、猪肥马壮的秦地--陇西上邽(今清水县秦亭镇境内),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
不过,非子只是封地不足六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但却奠定了秦国六百余年的基业。
从卦象上看,由于陇西具有山地特征,也就是说,非子奠基于艮山,其卦辞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意思是说:“仰止他的背部,得不到他的身体;行走在他的庭院里,见不到他这个人,无所怪罪。”
被红褂长者称作石公的长者点点头,针对其应手评判道:“非子牧马,周赐金鹿。南公这一手‘渠爵玩火’日月丽乎天,又恰似金鹿奋蹄,真是妙不可言啊!”
前一句应该是指非子养马及获周孝王奖赏的意思,后一句的渠爵是被周成王姬诵大约于公元前1043年(戊戌年、生肖狗)封为子爵继而建立楚国的熊绎之来孙(五世孙),芈姓,熊氏,名渠,熊杨之子。公元前887年(甲戌年、生肖狗),熊杨去世,熊渠继位。
周夷王时(公元前885年―公元前878年),王室微,诸侯或不朝,或相伐。熊渠在楚政通人和、重明以丽乎正,乃兴兵伐庸(今湖北竹山一带)、杨粤(散布在古扬州的越族)、鄂(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将楚国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使楚国逐渐兴盛起来,让楚国附上了离火卦象。
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实际上,楚之先祖也出自颛顼高阳氏,因不被周王朝待见心中窝火而生怨愤。于是,熊渠离经叛道,僭越立其长子康(熊毋康)为句亶王,中子红(熊挚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与周天子相提并论。至周厉王(公元前877年—公元前841年)即位,对诸侯国采取强硬的粗暴态度。熊渠怕厉王派兵来征伐,就悄悄去了王号,不敢再声张,但却已点燃最小的儿子熊执疵的权欲之火。
公元前877年(甲申年、生肖猴),在位十年的熊渠死。此时,他的长子熊毋康早逝,按西周王朝的制度立次子熊挚红继承楚君之位。公元前876年(乙酉年、生肖鸡),心怀不满的楚执疵发动政变,将坐上王位还不到一年的哥哥熊挚红杀死后自立为君,改名熊延。由于渠爵猴年配享烟火,执疵鸡年杀红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杀鸡儆猴”,“渠爵玩火”不仅让楚国深深地烙上了带有渠爵遗迹的“猴印”,也使楚国与“离中女”结缘。
南公认真听取石公的评判后,微笑道:“既然这两手分别在西、南各自为政,又以秦非子和楚熊渠命名,接下来弈一盘秦楚对决怎样?”
“乐意奉陪,贾儿上茶。”石公不动声色地说道。
他话音一落,一个舞勺之年、文质彬彬、喜悦和乐的男孩很快就端来了茶水。随即,石公、南公分别以秦、楚自居,开始一边喝茶一边对弈起来。
既然石公、南公上一手棋各自用同时代的秦国君主、楚国君主命名,又将这盘棋命名为“秦楚对决”,石公作为先手方理应让每一步棋烙上秦国印记,南公也要用相应的楚国人物或特征对弈回击,接下来果真验证了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