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批判-第3/4页



    利用资本发展市场经济,但是绝不能让人民成为资本的奴隶。

    这才是他推这台戏的初衷。

    直到今天,他仍记得他逛街时遇到的那个哭着跟他的母亲打电话的中年男人。

    至于第二个提议,是他之前学习京剧得到的启发。

    戏剧总是讲四堵墙,也就是把舞台当作一个封闭的空间,认为观众并不存在。

    而戏曲恰恰相反,它的基本特征是充分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之所以做出如此改变,是他脑子里临时冒出来的一个想法,戏曲有“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的特点,而戏剧则是高度写实,两者的形式决定了要不要激发观众的创造力。

    但是戏剧真的完全写实吗?

    肯定是没有的。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反其道行之,去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

    而让观众参与创造,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就必须推倒第四堵墙。

    这与斯氏主张的舞台理念,就是“四堵墙”的理论不同,甚至是对立的。

    但于徐容而言,对立又怎么了?

    李六一见徐容神情笃定,等二人点了头,道:“开始。”

    “威利?”

    “别担心,我回来了。”

    “卧槽。”

    李六一立刻坐直了身子,丁志成和卢芳确实按照徐容的建议演了,但两人之间的对比实在过于明显,当二人开始通过眼睛和他们交流,他感觉威利的形象一下打到了心里,相反,琳达的表现要比上一次失色了不少。

    见舞台上的二人因为李六一的爆粗停了下来,冯远正一拍脑门道:“我想起来了,于老师演《茶馆》的时候......”

    “咳咳。”

    徐容急忙咳嗽了两声,打断了冯远正的话,道:“我觉得这个理念叫‘共同创造’比较好,你们看呢?”

    他怎么猜不到冯远正到底想说什,于是之领衔主演的《茶馆》的第二幕,王利发准备裕泰茶馆重新开张,把“莫谈国事”的标语一张张地贴在了墙上,贴的多了,双手上就难免粘了一些糨湖,为了不让糨湖蹭在自己的衣服上,他只好两手挓挲着,连挪桌子上的针线笸箩也只能用胳膊肘推开。

    类似的表演在京剧当中数不胜数,通过形似达到神似,进而引发观众的充分联想。

    其根本原理与他要求的“眼神交流”是一样的,都是基于他确立的“共同创造”理念。

    冯远正这家伙差点抢了他的学术成果!

    冯远正干笑了两声,徐容的提议对业务水平高的演员有好处,但是对于水平不高的演员就极不友好,把眼睛交给观众,十分考验演员对于人物的揣摩。

    丁志诚望着台下反应各不相同的三人,问道:“导演,怎么了?”

    李六一拍着手道:“徐院真不愧是大师啊,刚才那遍让你的表演至少加了一分。”

    “总分10分的情况下。”

    丁志成望着坐在李六一和冯远正之间的年轻的过分的徐容,不由肃然,道:“徐老师,辛苦了。”

    徐容望着整个剧组投来的敬畏的视线,笑着摆了摆手,道:“其实‘共同创造’理念我很早就在考虑,就是趁着今天提出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来说说刚才排练的其他问题。”

    他顿了顿,以让每个人都能记住“共同创造”四个字,才转头看向身形高挑的卢芳:“首先是卢芳老师,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正在厨房做饭,然后听到你的丈夫进门等等一系列习惯性的动作之后,你能不能确定是他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