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双方的筹划
“天下十三州,主公得其十二,如今主公如日中天,又得天下百姓敬仰。而汉帝刘协,又被刘备所害,国不可一日无君,主公当继承大统。”
赵风回到邺城之后,郭嘉就立即建议,赵风登上大宝。
而赵风匆匆忙忙回兵邺城,也就是为了称帝,才急不可耐的返回了。
见郭嘉挑破了这层窗户纸,赵风心中暗喜,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他还是神色淡然的,望着众文武。
当然众文武,都是赵风的手下,却没有刘协的臣子,刘协的文武群臣,有一部分随刘备入川了,而另一部分,留在了襄阳城。
留在襄阳城的汉臣,分成了两大派,一派以董承为首,要立刘敦为帝。
而对面的那一派,则以伏完马首是瞻,一致赞同立刘兴为君。
刘敦是董贵人所生,但他年龄较大,是皇长子。
而刘兴却是皇后伏寿的儿子,他是嫡出,苗红根正。
两派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争执的不可开交,一时之间难分上下。
而赵风则趁机走人了。
赵风离开襄阳之后,伏完和董承才醒悟过来,但是为时已晚,他们根本找不到赵风了!
赵风正在忙着攻打刘备,击败了刘备,赵风又追杀夏侯渊。
而战败夏侯渊,赵风打道回府了,竟然回到了邺城。
这让伏完和董承大惊失色,二人赶紧一商量,伏完做出了让步,于是刘敦被众人确立为皇帝的继承人。
但是赵风不在,继任大典就无法进行,因为赵风的手下将士,不可能看着董承等胡来,而置之不理的。
因而董承匆匆忙忙,就带了亲随护卫,前往了邺城。
但是董承还在路上,赵风已经集中了文武群臣,他称帝就拉开了序幕。
“主公称帝,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见赵风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鲁伟随即站了出来。
“是啊,主公得天下民心,当蹬九五之位!”大将颜良也随声附和。
……
接着众文武,都纷纷劝谏,希望赵风能够坐上帝位。
赵风心中已经乐开了花,他笑逐颜开的道:“既然众位都希望赵风登上大宝,那么赵风也就难辞其咎了。”
什么三推三让,赵风感觉麻烦,他也没有那么的虚伪,他赵风认为,既然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戴,那么当皇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于是赵风就笑逐颜开的道:“做皇帝好啊,我做了皇帝,众位就都是股肱之臣了!”随即赵风哈哈大笑。
而颜良也随即哈哈大笑。
接着众人都大笑起来。
笑罢赵风道:“当皇帝,虽然十分容易,只要往皇帝的位置一坐,就是皇帝了,但是这显然不够隆重。因而我要组建筹备登基大典委员会!”
众人面面相觑。
但是赵风不以为意的道:“这登基大典委员会主任,就非郭奉孝莫属了。”
郭嘉虽然是中途归顺赵风的,但是郭嘉给赵风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战功,因而郭嘉是赵风的第一谋臣!
而筹备登基大典的重担,就交给了郭嘉。
但怕郭嘉对那些繁琐的礼节不够熟悉,因而赵风随即道:“礼部尚书笮融,你为登基大典副主任。”
笮融做了多年的礼部尚书,他对于大汉的礼仪,应该了解颇深了,即便不能倒背如流,但是他手下人员不少,足以把皇帝登基的全过程,给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鲁伟,你同为登基大典副主任。”
鲁伟是赵风的心腹,更确切的说,就是赵风的狗腿子,赵风把登基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鲁伟去安排,那赵风不可能不方心。
一个主任,两个副主任都任命了,接下来的委员,赵风就交给郭嘉三人,让三人进行挑选。
于是邺城就大张旗鼓的,开始筹备赵风的登基大典了。
“赵风要当皇帝了!”
这个汉末最重要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到了四面八方,不但孙坚得知了,蜀中的刘备,也很快就探知了消息。
但是孙坚和刘备,都是无可奈何,他们实力不济,又能够拿赵风怎么样?
但有几个人,却比刘备和孙坚,要强硬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