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章;上坟



  一番闲逛,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王振见状,朝着家里溜达而去。

  到家后,王妈已经在做饭,王爹则正带着王亮在客厅印钱。

  明天就三十了。

  按照罗家湾的传统,明天早上是拜祭先人的日子。

  因此,除了拜祭的物品之外,还要准备烧的纸。

  拜祭的物品。

  一般来说都是四个馒头,一块煮熟的肥肉,水果若干,酒一瓶。

  除此之外,就是烧的纸和鞭炮。

  这纸,并不是一般的纸,而是专门买回来的黄纸。

  买回来以后,还不能直接用,需要直系亲属去印钱。

  怎么印?

  其实很简单。

  找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贴在一整摞的黄纸之上,用力拍压。

  黄纸如果够大的话,则按照钱的大小往下印。

  印完正面,在印反面。

  而后,这些钱就可以烧了。

  这并不是封建迷信。

  而是一种寄托。

  烧的也不是指,而是亲人思念亡者的精神。

  印完钱。

  因为黄纸都是一叠叠的,不方便烧。

  因此,接下来就是打钱。

  这个简单,就是把黄纸对折,然后捏着对折的黄纸中间,左右两边撮。

  这样一弄,那黄纸就会变成花边,会更加容易烧一点。

  “弟弟,你回来了,快点,这发钱你擅长,快来帮忙。”

  看到王振回来,王亮迫不及待的招呼他过来。

  “好,我这就来,钱印好没有?”

  王振应了一声,坐下来一边发钱,一边问到。

  “早就印好了,就等你来了。”

  王亮笑着把纸摆放在王振的旁边说到。

  发钱是一个技术活。

  发的越好,烧的时候着的越快,就是有点考验耐心。

  这对做事喜欢三心二意的王亮来说,简直是个苦差。

  于是,转交给王振以后,他顿时高兴起来。

  对此,王振倒是没有计较那么多,开始认真的发钱。

  很快,随着时间过去,一大堆摆放的整整齐齐的纸钱,整齐的摆放在箩筐之中。

  “小娃,孩他爹,吃饭了,顺便去叫爸妈起床。”

  王振这边刚把纸钱发好,灶火屋里面就传来王妈的叫喊。

  “好的妈,我们这就来。”

  “爹,哥你们先过去盛着吃,我去叫爷爷奶奶。”

  回应完王妈,王振对着王爹和王亮说了一声,便来到了里屋。

  “来,小振,搀一下你爷爷。”

  王振来到里屋的时候,王爷爷和王奶奶已经起床,看到他过来以后,王奶奶对着他招呼到。

  老人家别的不怕,就是怕冷。

  因此,一般情况下,两位老人吃完饭以后,便会去床上躺着,或者睡觉。

  “好,走,爷爷,慢慢的,别着急。”

  听到奶奶的话,王振走到王爷爷面前,搀扶他起来以后,小声的说到。

  王爷爷听了,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王振的支持,在他和王奶奶的搀扶下,来到了堂屋的桌子面前坐下。

  此时,桌子上面已经摆了几碗饺子,剩下的王爹和王亮正在端。

  等到所有饺子全部端上来以后,一家人也没有客气,开始一边聊天,一边吃饭。

  这一吃,就是十几分钟。

  大家都吃饱以后,王振叫着王亮一起帮忙把王爷爷和王奶奶送回了床上。

  而后,因为天气太冷的原因,王振和王爹王妈聊了几句以后,便和王亮一起回到了床上坐着。

  就这样,没过多久。

  在一阵困意涌来以后,王振睡着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已经是大年三十了。

  一大早,王振睡的正香,就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醒。

  随后,就是王妈叫起床吃饭的声音。

  “小振,小亮,起床吃饭了,吃完以后,你可能还要去上坟给祖宗烧纸。”

  “好的妈,这就来。”

  “哥,起来了,我们今天要去上坟。”

  听到妈妈的叫喊,王振应了一声,开始叫王亮起床。

  一听要上坟,这一次王亮也不敢懒床了,被王振这么一叫,当即便坐了起来,开始穿衣服。

  两个人穿好衣服,来到门口洗了脸,刷了牙,便开始吃早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